
一、个人工资税收标准是怎样的
一、关于个人薪资所得税的规定:
对于工资水平位于5000至8000元的人士来说,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率为3%;若您的月薪在8000至17000元之间,则需要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率为10%;而如果您的月薪处于17000至30000元之间,那么您需要支付的个税税率将提升至20%;同样地,如果您的月收入介于30000至40000元之间,那么其个人所得税率将升至25%;
再者,当您的月薪达到40000至60000元之间时,所对应的个税税率将会攀升至30%;月薪在60000至85000元间的人群需按照35%交纳个税;
至于月薪超过85000元的高收入人群,其个税比例须设定为4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二、个人工资税缴纳标准
个人民工薪资缴纳所得税的具体规定如下,请各位员工加以留意和遵循:
首先,计算您的应纳税所得额;
然后,减去起征点为每月收入5000元的数额后,再将此结果,进一步扣除固定金额的补充性扣除项目,如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或特殊工种附加扣除等因素;
最后,再次扣除按照法律法规所明确的其他可扣除费用。在此之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您需要采用相对应的税率,以计算得出应缴的工资税款。
值得关注的是,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主要包括:供子女接受教育所产生的支出、个人持续学习进修的费用、重大疾病治疗的治疗费、购房所需支付的贷款利息、租赁房屋的租金和承担赡养长辈的花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
第一条
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关于个人薪资所得税的相关政策明确指出:月工资在5000至8000元区间内的被征收税率为百分之三;而当月工资收入介于8000元至17000元之间时,对应的税率提升至了百分之十;当月工资在17000元至30000元间的则将适用百分之二十的税率;当月工资在30000元至40000元之间时,税率进一步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五;当月工资在40000元至60000元之间时,税率则升至了百分之三十;当月工资在60000元至85000元之间时,税率则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五;然而,当月工资超过85000元时,税率将会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四十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