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无罪辩护 > 精神病人犯法判无罪,受害者怎么办

精神病人犯法判无罪,受害者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6 · 1706人看过
导读:精神病患者犯罪赔偿,需判断案发时是否发病。若无法辨认或控制行为,虽可能不负刑事责任,但监护人需赔偿。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清醒时犯罪,则按普通公民处理。我国刑事责任能力分三等级:完全、限制和无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病人犯法判无罪,受害者怎么办

一、精神病人犯法判无罪,受害者怎么办

精神病患者所引发的犯罪事件之赔偿问题,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在案发期间是否处于发病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当事人是在精神病发作时而实施的犯罪行为,还是平时看起来像正常人却因突发疾病而产生了违法举动。

首先,如果被告人在犯案过程中确实无法分辨或控制自身的行为,那么根据法律规定,他将可能被宣告不负刑事责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无需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因为他的监护人仍需对受害者做出相应的经济补偿。反之,若被告人属于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且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正处于清醒状态,那么他将被视为普通公民,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定罪和赔偿。

在我国,刑事责任能力通常被划分为三个等级:

(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2)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3)无刑事责任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精神病人犯盗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在处理涉及精神病人的盗窃罪案件中,法院会依据具体事实情况作出相应判罚,具体实施准则如下所示:

1、当患有精神疾病者在其无法对自身行为产生清晰认识或是无法有效地掌控身体行动能力之时犯罪,在经过法律认可的验证程序确认无误后,将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必须责令其家人或监护人严格负责看护与治疗事宜。若情节极度严重,政府有权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治疗干预;

2、对于处于间歇期内的精神病人,倘若他们在精神正常状态下触犯了盗窃罪行,针对此类情况,相关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律规定,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惩罚,同时处以适当罚金;而一旦涉及金额巨大或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况,面临的处罚则应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需缴纳罚金或被没收个人所有财产;

3、在未彻底失去辩认或自我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情况下,他们仍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基于案件的具体情节严重程度,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需缴纳罚款或被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基础上,法官仍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对被告给予从轻发落或减轻处罚。

《刑法》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涉及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犯罪中,需要对其行为时所处的状态进行详细的判断,以确定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例如,若在案发期间该患者无法自主识别或者掌控自身行为,那么尽管他可能并不需要负有刑事上的法律责任,但是作为其监护人,仍需为其造成的损害负责进行赔偿。至于那些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患者如果是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实施了犯罪行为,那么他们将按照普通公民的标准来接受审判以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在我国的刑法体系中,对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以及无刑事责任能力。

网站地图

更多#无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无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无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