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罪共犯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涉及欺诈犯罪之共同被告者,其量刑标准具体如下:
1、对于所造成的公私财物损失金额较大的案件,将判处被告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同时还应处罚金或者单处罚金;
2、当诈骗损失财物金额颇大,或者存在其他较严重情状时,则需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处罚金;
3、倘若涉案金额极其庞大,甚至出现其他极为严重的情节,那么被告人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同样需要面临罚金的惩处或没收全部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共犯撤案怎么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明文规定,我们明确知晓共同犯罪乃是指至少两名以上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的故意意图和意愿去实施犯罪行为。假设在诈骗罪案件中存在的共犯者被撤销案件,这意味着他们将不再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那么针对这些共犯者的审判过程就无法按照共同犯罪的原则进行。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也详细列举了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各种情形,其中便包含了“依照刑法规定应当由受害人提起诉讼的犯罪,若未得到受害人的告知或者受害人撤回了告诉”这样的情况。倘若诈骗罪恰好属于此类需要由受害人提起诉讼的犯罪类型,且受害人或控告方选择撤回告诉,那么法院有权决定不予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此案。因此,在这类特殊情况下,如果诈骗罪共犯的案件被撤销,往往是由于上述法律规定中所提及的某一种或多种情形所导致的。具体的判决结果将会根据每起案件的具体事实以及适用的法律条款来作出最终裁定。若是共犯的行为确实触犯了诈骗罪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某种法定理由导致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那么他/她有可能在法律层面上免于受到刑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涉及到欺诈犯罪行为的共同被告们,其量刑标准将会依据案件实际情况的严重性来作出决定,具体而言:若损失相对轻微,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惩罚,同时被课以罚款;若损失数额庞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那么便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但不超过十年的有期徒刑,并且需缴纳罚金作为附加处罚;而如果损失极为重大且情节严峻至极,则会沦落到十年以上甚至是无期徒刑的困境中,同时还需承担罚款的责任,甚至可能会被剥夺全部财产。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