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提存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所谓提存措施,通常缘于债权人因故未能获取应交付之合同标的物,在此情况下,债务人需将相关标的物移交给提存机构并以此方式来清理债务关系。在实施提存过程中涉及到的必要开支,应当由债权人承担相应的义务,因为在提存期间内,财产的收益均归属于债权人所有,因此相关的风险责任亦须由债权人承担。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
第五百七十一条
债务人将标的物或者将标的物依法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交付提存部门时,提存成立。
提存成立的,视为债务人在其提存范围内已经交付标的物。
二、法院提起诉讼到调解需要多久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当事人将争议诉至法院后,法院会给予双方约为15日之久的调解期以争取达成妥协。通常情况下,法院会在庭审辩论终结并在判决正式宣告之前,展开针对该争议的调解工作。倘若各方都愿意,法院甚至可能在辩论期结束前,就已开始主持调解了。在此期间,双方均有权自主提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调解预案;
同时,法院也拥有权力提出调解建议。
具体来说,法院调解即是指在诉讼程序之中,由法院根据职权或应双方请求,对相关纠纷进行调解处理的一种工作方法。这其中包括了解决争议的实际活动、建立调解制度所必须坚持的准则以及实施这样一套规则的详细流程等多个方面。
此外,调解书与调解协议的有效性也都是重要的问题。一旦经过法院审核认定通过,调解协议便具备了法律效应,能够支持审理民事案件及经济纠纷案件的顺利完成,从而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诉讼中的调解实则是由法院与当事人共同参与执行的一项法律行为,其签订的调解协议一旦得到法院确认,马上就会成为合法生效的法律文件。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