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贿罪的中止如何判刑
犯罪中止,作为犯罪行为之一种,其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中止并非独立完整的犯罪行为,而仅仅是在犯罪活动尚未完全实施完毕时,行为人自行放弃或停止继续进行;
其次,犯罪中止须在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开始后才可能成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未完成形态犯罪;
最后,由于犯罪中止并未给他人及社会带来实际损害,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此类犯罪行为,应当免于刑事处罚。
然而,如果犯罪中止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后果,那么,行为人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相较于既遂犯罪,其刑罚会相对较轻。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中止本身并不属于犯罪行为,相反,它是受到刑法保护和鼓励的行为。
至于犯罪中止的具体类型,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在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施完毕前,行为人主动停止或放弃犯罪,这被称之为普通的犯罪中止;
第二种是在犯罪行为已经完全实施完毕,但犯罪结果尚未出现之前,行为人能够有效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被称之为特殊的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明确的终止犯罪的意图;
(2)行为人在客观上确实采取了终止犯罪的行动;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的全过程之中,而非在犯罪行为之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行贿罪的量刑标准最新规定是什么
行贿罪的刑罚标准规定为: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轻微犯罪力度,同时有权对其课以罚金;
然而,如果行为人因实施行贿而谋求不当收益,情节恶劣至极,或是给国家利益带来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即会被判处五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等,同样也需要向罪犯开出罚金。更为严重的情况下,若行贿行为情节特别恶劣或造成国家损失之程度特别严重者,当事人将有可能面临十年以上乃至无期徒刑的严厉刑罚,并且在经济上,还要被处以罚金这无疑是对违法行为的有效惩罚。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行主动地放弃或者停止其犯罪活动,并且并没有对社会现实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免除其刑事责任的现象。这种情况可以分为普通中止和特殊中止两种类型。其中,普通中止发生在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完成之前,而特殊中止则是在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之后,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的主要特征包括: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明确的终止犯罪的意图;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相应的终止犯罪的行为;而且,这些终止行为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发生的。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