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法又再入职劳动赔偿是多少

劳动合同法又再入职劳动赔偿是多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26 · 2257人看过
导读:《劳动合同法》规定再次入职的劳动赔偿从第二次上岗日起算,薪资福利以新入职日期为准。月工资计算包括各类收入,按服务年限支付补偿,有上限。离职时办理手续并领取工资及补偿,注意确认收款。
劳动合同法又再入职劳动赔偿是多少

一、劳动合同法又再入职劳动赔偿是多少

1.在常规情况下,赔偿金额根据第二次应聘上岗之日来展开计算,而这之后的任职期间是无法提出FCC(预期的带薪休假)的请求。尽管如此,如果在之前的若干年内已累计了较长的工作量并因此导致相关损失,我们仍建议您寻求法律援助以获得合理评估及协商。

2.在再次应聘时,您需要重新填写相应表格,签订新的雇佣协议。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会依据新的入职日期来确定相关的薪酬福利待遇,而您无法主张要求恢复过去首次入职时享有的额外补偿。

然而,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如存在合同双方对相关责任未能达成共识或法令规定需要进行补偿时,也可以考虑采取法律途径。

3.关于经济补偿的月工资计算方法,请注意依照劳动者应当获取的税前工资额。这其中包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以及补贴等各类货币收入。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的12个月内平均工资明显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则将按照该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础计算补偿金额。对于那些在合同期不够12个月的劳动者,计算平均工资的时间范围就需扩大到他们实际工作的月份。

4.对于经济补偿的计算,参考的标准是劳动者在同一家用人单位的服务年限。原则上,每满一年对应支付一个月的固定工资。对于不满六个月的情况,经济补偿大约是半个月的固定工资。对于长期服务且月工资超过用人单位所在地直属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统一发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劳动者,给予经济补偿的金额应按照该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额度执行,并且只能享受十二年的上限。

5.请留意,在您离开公司的那一天,通常就可以办理好离职手续并领取工资以及所有经济补偿。但是,有些用人单位会选择把工资与赔偿金放在下一个发薪日一并记账给员工。届时,请确保您确认这些款项已经全部进入您的银行账户。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劳动合同法46条内容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第四十六条明确列举了企业应当向劳作者支付赔偿金的各种情况。例如,当劳作者由于员工未能按时发放工资而选择离职时;或者,在雇员因工作原因负伤后,企业在该雇员仍处于医学观察期内便单方终止其劳动合同时,均应向该雇员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明文规定,员工若再有幸加入同一雇主的组织机构,关于其再次受聘所应享有的经济补偿金,将自其正式担任岗位之日起开始计算;而在薪酬福利方面,则需以新入职时间作为依据来确定具体标准。对于每月的工资报酬方面,其计算范围囊括了各种形式的收入来源,并且会按照员工的服务年限来进行相应的补偿支付。然而,这部分补偿也存在一定的上限设定。在员工决定辞职离开之时,务必依照相关程序顺利完成有关离职手续,同时领取到自己应得的工资以及相应的补偿。在此过程中,请务必核实确认自身款项是否已成功收取。

网站地图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