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擅自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怎么规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之规,对于挪用资金罪的案发界限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被告人必须是处于公司、企业或其他机构担任职务的人员;
其次,其必须利用所处职位的便利条件,擅自将所在单位的资金挪作他用,或者将这些资金借予他人;
再次,挪用的资金数额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在三个月内未能归还;
最后,即使未满三个月,但若挪用的资金数额巨大,且用于营利性活动,或者从事非法活动,也同样构成犯罪。
然而,关于具体的立案标准,并没有在该法条中予以明确规定,这通常需要由司法机关依据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加以判断。
至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则可能会参照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司法解释来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提起公诉之前,挪用资金的行为人能够主动将挪用的资金全数归还,那么就有可能获得从轻或减轻刑罚,甚至有可能被免于刑事处罚。总而言之,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及司法解释,同时存在着从轻或减轻刑罚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擅自挪用资金的罪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在我们讨论挪用公款犯罪案件时,需要了解其立案的基本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行为人有利用自身的职权便利条件,从而实施了将单位资金挪用到数额达到人民币1至3万元以上且超过3个月仍未归还的行为,就满足了第一种情况;
如果行为人为谋取利益,企图将公款规模扩大到1至3万元以上用于营利性的用途;
或者是为了实现违法目的,例如从事非法活动等,意图将公司公款规模扩大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那么这种情况就符合了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五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擅自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怎么规定”,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