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多久后可以刑事拘留

多久后可以刑事拘留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17 · 1319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可在以下情况下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犯罪嫌疑人正准备或实施犯罪,或犯罪后即被发现;有人指证其犯罪;在其住处附近发现犯罪证据;犯罪后有自杀、逃跑迹象或已开始逃亡;可能销毁、篡改证据或串供;无法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有重大犯罪嫌疑如流窜、多次、团伙作案。刑事拘留旨在防止嫌疑人逃避法律制裁或继续犯罪,决定应迅速审慎,确保法律公正执行和嫌疑人权益保护。
多久后可以刑事拘留

一、多久后可以刑事拘留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明确规定,公安机构得以在如下情况之一下进行临时性拘禁:犯罪行为正处于筹备阶段或已付诸实践,或者在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之际仓促被察觉到;被害人或目击到现场形势者亲自指认其涉嫌犯罪罪行;在犯罪嫌疑人的居所或近旁发现存在证明其犯罪行为的确凿证据;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犯罪嫌疑人出现自裁意图、试图逃离现场或者已经开始逃亡;存在销毁、篡改证据或串通口供的可能性;无法提供真实姓名、居住地址以及身份信息的;具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团伙作案等重大犯罪嫌疑的。因此,若某位人士被发现符合上述任一情况,公安机构有权立即对其实施刑事拘留。刑事拘留作为一项紧急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责任或继续从事犯罪活动拘留的决定应以迅捷且审慎的方式做出,以保证法律的公正执行并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多久后可以会见律师

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首次询问或实施强制措施之日起,被代理人便拥有了权利委托律师担任他/她的辩护人。通常情况下,受托律师会在接收到委任后立即着手安排与当事人的面谈交流,但具体的时间安排可能会根据案情的复杂程度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情况而有所差异。在进行面谈交流的过程中,侦查机关有可能会在场进行监督,以确保整个会见活动的合法性和秩序得到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相关规定,公安机关有权在下列情形下对犯罪嫌疑人实行刑事拘留措施:该嫌疑犯正在筹备或从事犯罪活动,或其行为在犯罪之后立刻被揭露出来;存在他人指控其涉嫌犯罪的事实;在其居住场所周边发现了足以证明其罪行的证据;犯罪后有自杀倾向、试图逃离现场或者已经展开逃逸行为;可能蓄意毁灭、篡改证据以达到逃避法律惩罚或者进一步实施犯罪的目的;无法确切反映其真实身份资料;对于涉及大量严重犯罪行为的案件(例如流窜、多次、团体犯罪等)具有重大犯罪嫌疑。对于刑事拘留的决定,必须进行快速且仔细的审查,确保法律得到公正执行并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

网站地图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 314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可在以下情况下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犯罪嫌疑人正准备或实施犯罪,或犯罪后即被发现;有人指证其犯罪;在其住处附近发现犯罪证据;犯罪后有自杀、逃跑迹象或已开始逃亡;可能销毁、篡改证据或串供;无法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有重大犯罪嫌疑如流窜、多次、团伙作案。刑事拘留旨在防止嫌疑人逃避法律制裁或继续犯罪,决定应迅速审慎,确保法律公正执行和嫌疑人权益保护。
    2024-08-28 1322次阅读
  • 2024.08.30 15151次阅读
  • 336次阅读
  • 刑事诉讼从刑拘到法院判决时长不定,一般有公安调查取证、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审理裁决等环节。简单案件数月可能出判决,复杂的要一年或更久。法律规定公安调查取证最长7个月,检察院审查起诉一般1个月,重大复杂可延长15天,法院审理裁决一般2个月,特殊可延长至3个月。
    2024-09-06 875次阅读
  • 2024.03.03 1648次阅读
  • 452次阅读
  • 1、关于在刑事拘留期间保释的时间问题,我国法律并未作出规定,那么在刑事拘留的任何时间段都是可以申请保释的,只不过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可知,通常是在对被拘留人审讯完毕后,才会允许进行保释。2、我国是没有保释这个说法的,与之对应的是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据此,取保候审有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两种方式。
    2024-09-19 1482次阅读
  • 2024.08.30 4460次阅读
  • 49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