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贪污受贿辩护 > 受贿罪是否分主次

受贿罪是否分主次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16 · 1435人看过
导读:识别方法简述如下:首先,观察特征标识;其次,利用专业工具进行检测;最后,对比已知数据库或样本。确保准确性,需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判断。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识别目标对象,满足识别需求。
受贿罪是否分主次

一、受贿罪是否分主次

其识别方法可以具体如下所示:

1.在事先共谋的联合犯罪案件中,率先表达出犯罪意图之人通常被认定为主犯,而那些只是随口附和并表达赞同观点之人则通常被视为是从犯

2.在同样是事先共谋的联合犯罪事件中,谋划与指挥整个犯罪活动之人通常被认定为主犯,而只被动地接受角色分配及遵守指令之人则通常被视为是从犯。

3.从参与联合犯罪的力度角度来分析,主犯的实际行动往往力度较大、手段较为残忍且技巧娴熟,而从犯的实际行动力度则相对较弱,或技巧运用尚显生疏。

4.对于那些多次参与联合犯罪的人或者全程参与所有联合犯罪活动的人来说,他们通常会被认定为主犯;反之,初次参与联合犯罪或者参与次数明显低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人则可能被认定为是从犯。

刑法》第二十七条

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受贿罪是否行为犯

在刑法理论中,受贿罪被界定为行为犯。所谓行为犯,即是指犯罪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能构成犯罪,也就是只有实践了某一特定的犯罪行为,才能够被视为该罪行的既遂状态。

因此,只要涉案人员在客观层面上确实实施了受贿行为,并且其主观上存在着故意的心态,便足以满足受贿罪的完整构成要件。具体来讲,受贿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凭借其职务上所特有的优势,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取他人的财物,并以之作为其为他人谋求利益的交换条件的典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六条

【受贿罪的处罚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为了能成功地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以下是我们的基本识别方法:第一步,首先仔细观察并记录每一个可以用来标识特征的细节;接下来,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深入的检测和分析;最后,将所得到的结果与我们已经掌握的数据库或者样本进行详细的比对。为了保证识别的精确度,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的判断。经过以上几个步骤,我们就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目标对象,从而满足实际的识别需求。

网站地图

更多#贪污受贿辩护相关

  • 识别方法简述如下:首先,观察特征标识;其次,利用专业工具进行检测;最后,对比已知数据库或样本。确保准确性,需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判断。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识别目标对象,满足识别需求。
    2024-09-03 1060次阅读
  • 2024.06.13 47229次阅读
  • 即便受贿后主动退还,仍可能构成受贿罪,因退还情节虽量刑时受重视,但不影响受贿行为的犯罪性质。受贿既遂即具犯罪特征,但若在追责前主动退还,且情节轻微、危害小,或可免予刑事处罚。
    2024-09-06 956次阅读
  • 2024.06.19 9065次阅读
  • 村干部受贿同样可定义为受贿罪。根据我国法例,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非法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在经济交易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均属受贿行为。村干部作为公职人员,若涉及受贿,同样构成犯罪。
    2024-09-06 1010次阅读
  • 2024.08.17 5312次阅读
  • 区分方式如下: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
    2024-06-11 1427次阅读
  • 2024.08.06 7147次阅读
  • 受贿犯罪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从事公共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国有独资或控股单位的公职人员;国家机关等委派至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共管理的人员;其他法律规定从事公共管理的人员。
    2024-08-24 1447次阅读
  • 2024.09.24 1470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贪污受贿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贪污受贿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