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被宣告无效的主要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之人所签订;合约条款明显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的规定;以及行为人和相对人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着故意欺骗对方,表述出的真是意图并非真正所想的情况。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合同法规定卖假货怎么处罚
1.对于售出假冒伪劣商品价值在人民币5至20万元之间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应被认定为销售伪劣产品罪,将面临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责任,同时将被判处50%至2倍罚金作为附加惩戒措施。
2.若售出假冒伪劣商品的价值在人民币20至50万元之间,则将面临2至7年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
3.当售出假冒伪劣商品的价值达到人民币50至200万元时,将被判定为情节严重,将面临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同时仍需承担罚金。
4.如果售出假冒伪劣商品的价值超过人民币200万元,那么将被视为情节特别严重,将面临15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刑事责任,同时仍需承担罚金或没收财产的附加惩戒措施。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效力判定中的不合法现象囊括而不仅局限于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当合同的签订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该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其次,若合同内容违反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背离了社会公共道德规范,那么该合同也将被认定为无效;再次,如果行为人和相对方存在恶意串通,故意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为,则该合同亦将被宣布无效;最后,倘若行为人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或者趁对方处于困境之际,强迫其在非自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那么这样的合同同样会被判定为无效。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