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多久才会起诉

取保候审多久才会起诉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14 · 1381人看过
导读: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典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明确规定,在执行保释监控的过程中,该项措施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此举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若相关案件仍处于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的各个阶段,检方有权在保释监控期限结束之前的任意时刻提出公诉。然而,倘若在此期间发现不应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或保释监控期限已满,则应立即解除对其的保释监控。因此,公诉的具体时间将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及司法机构的决策。
取保候审多久才会起诉

一、取保候审多久才会起诉

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典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明确规定,在执行保释监控的过程中,该项措施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此举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若相关案件仍处于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的各个阶段,检方有权在保释监控期限结束之前的任意时刻提出公诉。然而,倘若在此期间发现不应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或保释监控期限已满,则应立即解除对其的保释监控。因此,公诉的具体时间将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及司法机构的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多久开庭宣判

对于采纳取保候审的案件并无明确规定的开庭时限。取保候审作为一项法律上的强制性措施,其批准期限至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为期实施取保候审的时间上限为十二个月;而在监视居住方面,此类措施的执行时间则最长不可延长至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CRIMINALPROCEDUR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中的第七十九条明文规定,在实施保释监控这项措施的过程中所允许的最长时限是12个月。这就是说,如果相关的案子尚处在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检察机关就有权力在保释监控期限临近结束之时的任意时刻提出公诉。然而,若是在此期间发现不应对被告人采取刑事责任追究或者保释监控期限已到的话,那么应该立刻撤销对此人的保释监控。所以说,公诉的实际时间将主要由案件的实际状况和司法机构的决策来决定。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81次阅读
  • 在取保候审期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公安机关在此期间进行调查取证,完成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随后进入法院审理。案件结案时间取决于案件复杂性和证据搜集难度,虽有法定时限,但实践中可能因各种因素而延长。
    2024-07-10 963次阅读
  • 2024.07.13 1354次阅读
  • 347次阅读
  • 取保候审并非被直接计入判决时间之内,而是作为一项刑事诉讼的强制手段,以保证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以受到审判程序之影响的同时,不会试图规避司法制度。而从取保候审到最终判决的整个流程所需的时间跨度,则会受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例如个案的复杂程度、证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司法审核以及法院审理工作的推进速度等等。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月乃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2024-07-10 1120次阅读
  • 2024.09.22 1540次阅读
  • 332次阅读
  • 取保候审撤销的延期时间依案件实际情况和法令进展而定。 若当事人不负刑事责任或时效到期,应立即解除以保障其权益。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若无需继续取保候审,检察机关可解除此措施。
    2024-09-02 1030次阅读
  • 2024.02.25 1606次阅读
  • 42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