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电信诈骗怎么可以取保候审

电信诈骗怎么可以取保候审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13 · 2139人看过
导读:在中国,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如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条件之一,包括可能判处的刑罚种类、健康状况、特殊身份或案件未结情况,且取保候审不致造成社会危害,可以申请取保候审。这需根据个案具体情况和嫌疑人状况综合判断。
电信诈骗怎么可以取保候审

一、电信诈骗怎么可以取保候审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它无疑是经济类犯罪的一个重要分支。依据我国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明确规定,若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均满足以下任意一项条件,便可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首先,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其次,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引发社会危害性;再者,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身患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孕妇或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同样只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引发社会危害性即可;最后,若在羁押期限届满后,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也需要考虑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然而,具体能否实施取保候审,还需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个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均满足上述任一条件,同时司法机关亦认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威胁,那么他们便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电信诈骗怎么取保候审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体系中,取保候审乃是一项重要且常用的强制性司法手段,主要针对那些可能被判处相对轻微刑罚、且不存在明显社会危险性的涉嫌犯罪的嫌疑人。在涉及电信诈骗类案件的处理过程中,行为人若能满足取保候审的相关条件,例如无任何前科记录、并非主犯、拥有稳定居所等,便可依法提出申请。

然而,为了确保行为人能够遵守相关规定并按时出庭受审,通常情况下还需提供合适的保证人或者缴纳相应数额的保证金作为担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针对涉及电信网络欺诈犯罪行为的嫌疑人,如果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所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比如可能面临的处罚类型、身体状况或者特殊身份,以及案件尚未了结等因素,同时也能保证其在取保候审期间不会对社会造成新的风险隐患,那么他们就有资格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然而,这需要根据每一起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涉案人员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与综合考量。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13次阅读
  • 电信诈骗案中,申请取保候审要满足特定条件,如罪行轻、病重生活不能自理、孕哺妇女且取保不威胁公共安全等。由嫌疑人家属等提出申请,司法机构根据案件和嫌疑人危害程度等综合判断是否批准。
    2024-10-12 1392次阅读
  • 2024.08.03 4365次阅读
  • 300次阅读
  • 能否对电信诈骗者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须依据多种衡量要素进行全面评估。若其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性质较为轻微如诈骗所得数额较低、首次实施违法犯罪、具有明确的忏悔之意以及不再有重复犯罪之虞等情况,在符合规定条件下,该嫌疑人或有机会获得取保候审的许可。然而,若是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性质较为严重,诸如诈骗所得数额巨大,导致了严重不可逆转的后果,甚至属于累犯等范畴,则取保候审的可行性相对较小。
    2024-09-05 841次阅读
  • 2024.10.15 1237次阅读
  • 1490次阅读
  • 对于电信诈骗能否进行取保候审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案情加以分析判定。若犯罪嫌疑人家属能证明其所涉罪行轻微,且预计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其他独立使用的附加刑罚;或是预测可能会被判以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实行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危害性等情况下,则可考虑为其申请取保候审。然而,倘若电信诈骗行为情节严重、涉及金额庞大,或者犯罪嫌疑人存在逃逸、销毁证据等潜在风险,那么通常情况下便难以获得取保候审批准。
    2024-09-17 864次阅读
  • 2024.02.19 1619次阅读
  • 30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