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有人因讹诈导致他人自杀身亡该如何处置
如果诈骗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即“数额较大”,即可被定性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显示,诈骗公私财产在人民币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以及五十万元以上的,且导致受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如果有人知道姓名和详细地址危险吗?
若恶意使用他人身份证明号码从而导致受害者遭受损失,那么无疑这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然而,若未对您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负面影响,您可尝试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姓名权或者名义权,要求对方进行精神上的赔偿。除此之外,倘若的确给到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及诸多困扰,您便可以选择司法途径,提出必要的经济赔偿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有人因讹诈导致他人自杀身亡该如何处置”,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