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续保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取保候审续保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05 · 1199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是刑事司法中保障嫌疑人不被关押、等待判决的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可延续,需满足法律要求。例如,案件审理中,嫌疑人遵守规定,无逃避行为,可申请续保。
{ArticleTitle}

一、取保候审续保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性司法程序,给予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被关押、等待判决的权利。

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措施可以依法延续,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并具备特定条件。举例而言,若案件仍处于审理阶段,且在此期间,犯罪嫌疑人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各项规定,未有任何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便可向相关部门提出续保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续保需要多久时间

取保候审的延续期限并非固有不变的,通常取决于案件的特殊性质以及司法机构审核工作的推进程度。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订)第七十九条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公安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取保候审环节的期限最长不允许超过十二个月。在此期间内,若仍需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则应在期限届满之前完成续保手续的办理。

至于续保的具体时限,则须由负责处理该案件的司法机关依据案情作出最终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取保候审续保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37次阅读
  •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重要的强制措施,适用于可能面临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或有期徒刑等刑罚的情况,前提是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威胁。连续取保候审指的是在一宗案件中,嫌疑人或被告人多次被采取取保候审。根据法律规定,最长的取保候审期限为12个月,期间如不再需要此措施,应及时变更或解除。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法律,如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定期报告行踪等,并接受公安机关监督。
    2024-07-10 851次阅读
  • 2024.02.26 1124次阅读
  • 331次阅读
  • 关于取保候审持续适用之规定通常包含以下内容:首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服刑期间并未违背取保候审支架内所设定的各项规范要求;其次,案件之侦办、起诉以及审判等进程依然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并且取保候审的期限尚未达到法定的截止日期。此外,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状况并无显著改变,亦不会对取保候审的持续执行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2024-09-03 904次阅读
  • 2024.10.15 1243次阅读
  • 325次阅读
  • 取保候审的手续具体如下:1、发起取保候审的申请。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或其指定的法定代理人及代理律师等,享有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权利。2、取保候审的决定。3、执行取保候审。4、取保候审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024-05-25 1094次阅读
  • 2024.10.07 1307次阅读
  • 39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