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多少时间

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多少时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04 · 1361人看过
导读:刑事拘留最长期限一般为37天,包括公安部门最长拘留30天和检察院审查逮捕的7天。期间,调查机构需对犯罪嫌疑人罪行进行深入核实和取证。此期限旨在保障司法公正,确保犯罪嫌疑人权益不受侵犯,同时有效推进案件调查进程。
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多少时间

一、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多少时间

在司法实践中,构成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警方实施拘留的最长期限一般定为37天。这个周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首先是公安部门的最长拘留期共计30天,紧接着是检察院在第31天至第37天之间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在这段时间内,负责调查案件的相关机构有责任对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进行深入的核实和取证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二、刑事拘留的最大条件有哪些

刑事拘留制度所主要依据的四项基本要件为,首先,被指控人必须涉及到某种犯罪行为

其次,其存在着实施相关罪行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需要对其实施逮捕

再次,为了避免其与其他嫌疑人之间串供或者逃脱法律制裁,从而保持案件调查工作的有效展开,保障整个侦查环节的顺畅运行,也使得对其进行强制限制成为必要之举。在实际情况中,只有当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显现出可能构成某种犯罪的迹象,而且如果不对其实施立即的拘留措施,将会使得相关证据丧失,甚至可能严重威胁到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才有可能对其实施刑事拘留这种强制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多少时间”,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