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见代理和无权代理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间的显著差异包括:
首先,在构成要件方面,狭义无权代理表现为,客观事实中并未出现任何使人相信行为人具备代理权限的合理理由。
相比之下,表见代理则需要行为人在客观事实上呈现出充足的证据,让外界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其拥有代理权。
其次,在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上,狭义无权代理主要关注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表见代理则更注重对善意第三方权益的保护。
最后,在法律效果方面,狭义无权代理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后才能生效,若被代理人予以否认,则该行为将被视为绝对无效。
然而,对于表见代理而言,其法律后果将直接归属至被代理人身上。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
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二、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是否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依据法律规定,表见代理所导致的合约并不属于效力待定范畴。
所谓表见代理,即是在代理人并无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第三方因假象误认为其具有代理权限,进而与之达成的合约。
由于实际操作中这一代理行为被认定为合法有效,故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
表见代理的法律地位并非效力待定,而是一种直接生效的合同关系。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表见代理和无权代理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