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人失去了什么权利
1、关于精神疾病的分类,可将其划为间歇性精神疾病与持续性精神疾病两类。需注意的是,若患者处于间歇性发作期,且病情相对稳定,则可视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自行行使相应民事权利;
2、
然而,对于那些患有长期、慢性的精神障碍者来说,他们通常被视为不具有完整民事行为能力,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如父母或配偶)的同意或者代为进行相应民事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精神病人订立的遗嘱是否有效?
根据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若精神疾病患者在订立遗嘱时没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或其行为能力受到限制,那么该遗嘱将缺乏法律效力。
相应地,遗嘱人欲立下遗嘱之时须保持其行为能力处于良好状态,即成年人在立遗嘱之际应具备清晰的头脑,能够准确的表达自身的愿望和意见;
对于那些没有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之人所订立的遗嘱则视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精神病人失去了什么权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