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可以保释出来
以下几种情形是允许犯罪者被保释的:
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依法单独适用附加刑的;
2、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然而如果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对其自身和社会造成危害的;
3、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正处于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如果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也不会对其自身和社会造成危害的;
4、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羁押期限已经届满,但是案件尚未得到妥善处理,因此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什么情况可以适用缓刑
根据我们所熟知的现行法律规范,缓刑制度目前仍然得以实施并运行,这是基于明确的法律解释给予支持的:
当那些被判定处在拘留期间、或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的犯罪分子符合在下述条件时,他们有权获得缓刑的判决:
(一)其犯罪行为的情节相对轻微;
(二)有明显的悔过自新的态度,表现出愿意承担责任;
(三)社会危害性较低,被证明无再犯之虞;
(四)宣告缓刑能显著减少该缓刑对象对其所在社区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书面宣告缓刑的过程中,根据犯罪的实际情况,可能还会附带禁止该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在规定范围内从事某些具体活动,限制其进入特定地区或场所,或者与某些人员进行接触。
如若该对象被判有附加刑罚,即使是在缓刑的约束下,所有附加刑罚也必须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什么情况可以保释出来”,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