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税务类纠纷 > 偷税漏税 > 偷税漏税两千万怎么判刑

偷税漏税两千万怎么判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05 · 2237人看过
导读:逃避个人所得税超两千万,将受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及罚金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采用欺诈、隐瞒等手段逃避税款且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数额巨大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扣缴义务人如犯同样罪行,也受相同处罚。多次实施但未经处理,按累计数额计算。如能及时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免刑事责任,但五年内曾因逃税受刑或两次以上行政处罚者除外。
偷税漏税两千万怎么判刑

一、偷税漏税两千万怎么判刑

1、对于逃避个人所得税达两千万元者,将面临三年至七年的有期徒刑惩罚。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明确规定:

纳税人如采用欺诈或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故意不进行申报,从而逃避缴纳税款,且数额较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承担罚金处罚

数额巨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

2、对于扣缴义务人,如果其采取了上述列举的手段,导致未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且数额较大,那么也将按照前述条款的规定接受相应的处罚。

3、对于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但未经处理的情况,将按照累计数额进行计算。

4、对于存在第一款行为的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如能及时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已受到行政处罚,则可免于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如果该纳税人在过去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而受到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则不受此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偷税漏税量刑标准是什么

我国的刑法对逃税罪的量刑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通过欺骗和隐瞒的手段,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金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或因逃税受到两次行政处罚又逃税的行为。

触犯逃税罪的犯罪分子,如果逃税金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还会被判处罚金。

如果逃税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犯罪分子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还会被判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偷税漏税两千万怎么判刑”,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网站地图

更多#偷税漏税相关

  • 438次阅读
  • 逃避个人所得税超两千万,将受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及罚金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采用欺诈、隐瞒等手段逃避税款且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数额巨大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扣缴义务人如犯同样罪行,也受相同处罚。多次实施但未经处理,按累计数额计算。如能及时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免刑事责任,但五年内曾因逃税受刑或两次以上行政处罚者除外。
    2024-05-14 859次阅读
  • 2024.06.02 1906次阅读
  • 313次阅读
  • 偷税漏税几千万会处相应罚金,并且判处七年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有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应税所得额;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等。
    2024-09-23 1415次阅读
  • 2024.08.07 2611次阅读
  • 458次阅读
  • 偷税漏税几千万会处相应罚金,并且判处七年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有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应税所得额;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等。
    2024-09-27 920次阅读
  • 2024.09.29 4226次阅读
  • 250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偷税漏税最新文章

遇到偷税漏税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税务类纠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