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电信诈骗类别包括哪些

电信诈骗类别包括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05 · 1387人看过
导读:涉及冒充政府公务人员、假借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名义、利用隐秘科技手段等实施的诈骗案件,均属电信诈骗范畴,侵犯公共和私人财产所有权。诈骗罪要求犯罪嫌疑人以欺骗手段非法占有他人数额较大财产,需满足欺骗行为、受害者误解、财产处置和财产损失等条件。犯罪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需有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意图。
电信诈骗类别包括哪些

一、电信诈骗类别包括哪些

涉及犯罪嫌疑人冒充政府公务人员身份实施诈骗犯罪活动的案件。

以及犯罪嫌疑人假借赈灾、筹集善款等社会公益事业与慈善事业之名进行诈骗的案件。

另外,还包括使用诸如钓鱼网站链接、木马程序链接等隐秘科技手段展开诈骗行动的案例等等。

电信诈骗,则是指那些不法分子采用电话、互联网及短信等通讯方式,对公众或私人财产进行诈骗,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的违法行为,这一类诈骗行为归属于诈骗罪范畴。

诈骗罪,是指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者掩盖真实情况的手法,获取他人财产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所有权。

诈骗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产,而非其他非法利益,同时,该犯罪对象亦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从客观角度来看,本罪主要表现为犯罪嫌疑人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犯罪嫌疑人必须实施了欺骗行为;

其次,这种欺骗行为导致受害者产生误解;

再次,构成诈骗罪需要受害者在误解的基础上做出财产处置;

最后,当受害者做出财产处置后,犯罪嫌疑人便可获得财产,进而使受害者遭受财产损失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嫌疑人。

在主观方面,本罪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意图。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电信诈骗案怎么判

电信诈骗要根据诈骗金额以及犯罪情节确定如何量刑,具体的量刑情况如下:

一、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电信诈骗类别包括哪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304次阅读
  • 涉及冒充政府公务人员、假借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名义、利用隐秘科技手段等实施的诈骗案件,均属电信诈骗范畴,侵犯公共和私人财产所有权。诈骗罪要求犯罪嫌疑人以欺骗手段非法占有他人数额较大财产,需满足欺骗行为、受害者误解、财产处置和财产损失等条件。犯罪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需有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意图。
    2024-09-06 853次阅读
  • 2024.07.01 45478次阅读
  • 333次阅读
  • 电信诈骗案件包括哪些的回答是:1、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身份诈骗的案件;2、以赈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名义诈骗的案件;3、利用“钓鱼网站”链接、“木马”程序链接等隐蔽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的案件等;4、电信诈骗就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诈骗罪。
    2024-10-20 1155次阅读
  • 2024.09.23 1675次阅读
  • 482次阅读
  • 现行法律规定的工伤类型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地点因工作遭事故伤害;工作前后在工作场所从事相关预备或结束任务时受伤;工作中因履职遭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公出差期间受伤或失联;上下班途中非主责的交通事故等损伤。
    2024-11-15 1209次阅读
  • 2024.06.20 15227次阅读
  • 34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专题解答 · 刑事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