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哪种情况是诽谤罪

哪种情况是诽谤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05 · 2121人看过
导读:诽谤罪指故意捏造并传播虚假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情节严重者方可定罪。网络恶意诽谤同样违法。构成要素包括: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对象为自然人,行为人需捏造并散播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虚假事实,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且必须出于故意,明知虚假事实将损害他人名誉并期望此结果。若误传或无意损害他人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哪种情况是诽谤罪

一、哪种情况是诽谤罪

诽谤罪乃意即某人故意捏造且传播错误或虚妄的事实,对他人之人格尊严与名声造成贬低和伤害,其中情节严重者方可定罪。

此外,在网络空间中肆意进行恶意诽谤同样触犯法律规定。

诽谤罪的主要构成要素如下所述:

首先,该罪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权等人格利益;

其次,犯罪所指向的特定对象是自然人;

再次,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明确的捏造以及散播虚假事实的行为,这些行为的程度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方属犯罪之列;

最后,从主体角度来看,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的自然人,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成为犯罪嫌疑人

至于主观方面,诽谤罪必须是出于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同时也清楚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他人名誉受损的危害后果,并且还期望这一结果的发生。

行为人的最终目的在于破坏他人名誉。

若行为人误将虚假事实视为真实事实予以传播,或者虽散布虚假事实却没有损害他人名誉的意图,那么就不能认定其构成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哪种情况可以起诉离婚

可以起诉离婚的情况具体如下:

1、有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

2、有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情形;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情形;

4、因感情不和双方分居满二年,一般情况下指分居处于持续状态,分居的原因是因感情不和,而不是其他原因;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6、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哪种情况是诽谤罪”,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网站地图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301次阅读
  • 诽谤罪指故意捏造并传播虚假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情节严重者方可定罪。网络恶意诽谤同样违法。构成要素包括: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对象为自然人,行为人需捏造并散播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虚假事实,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且必须出于故意,明知虚假事实将损害他人名誉并期望此结果。若误传或无意损害他人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2024-09-18 1007次阅读
  • 2024.08.07 1646次阅读
  • 1733次阅读
  • 诽谤罪指行为人故意编造并广泛传播虚假信息,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恶劣行为,包括网络上的恶意攻击和污蔑。构成要素包括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捏造并散布足以贬损他人的虚构事实,且情节严重。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必须故意散布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并希望其发生。误传或无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024-09-18 1167次阅读
  • 2024.06.30 1617次阅读
  • 376次阅读
  • 诽谤罪是故意编造散播无根据虚假言论贬损他人人格、破坏声誉。可能引发诽谤罪指控的情形:一是捏造事实完全虚假且无证据支持;二是不实消息广泛传播并对他人声誉造成实际损害;三是行为人主观有明显恶意,明知虚假仍为之。
    2024-09-18 1267次阅读
  • 2024.06.24 1089次阅读
  • 36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