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未支付足够劳动报酬”的定义涉及到用人单位未能依照劳动合同中所设定的期限,亦或是未能按照合同预定的薪资待遇,抑或是基于事实所确定的薪资水平来向劳动者支付既定金额的劳动报酬。
简单来说,便是如若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曾约定了某个特定日期为工资发放日,然而该日期过后仍然未能发放工资,则可以归类为“未依法及时支付”。
而对于那些在发放工资时出现的低于法定标准情况,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未足额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唯有当以上两种情形同时发生,才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二、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包括什么情况
1、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4、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5、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