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界定是什么
1.凡年满十八周岁之自然人即被认定为成年人;
反之,未满十八周岁者则归类于未成年人。
2.成年人依法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独立作出民事法律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十六周岁以上且以自身劳动报酬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者,也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之人。
3.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因其尚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过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并予以追认,但仍可独立实施纯获利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或符合其年龄与智力发展水平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是怎样的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判断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年龄;二是精神状态。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18周岁以上。
我国《民法典》规定,18周岁是我国自然人成年的界限。对于16周岁以上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精神状况健康正常。
公民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共同规则,理智地实施民事行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即使18周岁以上,也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界定是什么”,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