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一般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一般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0 · 1819人看过
导读:肇事逃逸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严重行为。若驾驶者碰撞他人或车辆,必须停车处理,不得逃逸。被发现后,将面临罚款、扣分、吊销驾照甚至短期拘役等处罚。建议驾驶员在发生事故时,冷静应对,勇敢面对,切勿逃避责任,以减少法律风险和损失。
一般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一、一般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处理中,肇事逃逸此事件无疑是令人极度愤怒和遗憾的。

倘若驾驶者遇到他人或车辆遭受碰撞,必须果断停车并对现场进行适当处理,绝不可逃之夭夭。

若被发现这种行为,将面临严重惩罚。

依照常理,警方在得知此类事件后通常会迅速介入并查找逃逸人员,将其带回警局接受调查。

随后,根据事件性质的轻重缓急,当事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罚款、扣除驾照分数等处罚;而对于情节更为严重的情况,驾照可能被直接吊销,更甚者还需接受短期拘役等严厉惩处。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各位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务必保持冷静和勇气,勇敢地直面问题,切勿采取逃避责任的做法。

只有这样,您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和损失。

请牢记,闯祸之后并非以逃逸为解决之道,只会使情况雪上加霜。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

第(一)项,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第一款第(三)项、第二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一般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肇事逃逸的处理如下: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以下几种情形,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

第(一)项,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第一款第(三)项、第二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一般肇事逃逸怎么处理”,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网站地图

交通事故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 338次阅读
  • 肇事逃逸的处理如下: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024-09-03 967次阅读
  • 2024.09.18 3716次阅读
  • 407次阅读
  • 关于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行为所涉刑期的判定标准,包含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所引发事故的恶劣程度以及肇事者在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等等。若逃逸行为致使他人重伤或死亡,亦或是给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那么肇事者有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然而,若逃逸行为直接导致了受害者的死亡,那么其刑期将升至七年以上。
    2024-10-24 1192次阅读
  • 2024.03.04 2229次阅读
  • 369次阅读
  • 对于肇事逃逸行为所涉及到的判罪问题,需紧密结合案情进行深入剖析和评判。在特殊情形下,若肇事逃逸行为直接导致了受害者的严重伤势、生命失去或国家整体利益及公民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那么该行为便已经触犯机动车事故责任刑法,依法需被判处三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若是由于肇事者的持续逃逸而导致受害者最终不幸离世的,则应判处更为严厉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10-23 1418次阅读
  • 2024.02.23 1179次阅读
  • 312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