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诈骗犯罪一般判刑多久
网络诈骗作为一门独特的新型诈骗犯罪种类,其刑事责任应当依据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框架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予以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条款,对实施诈骗行为所造成的公共资产或私人财产的损失总额达到了一定标准,便应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对于诈骗金额达到较大规模(即人民币2000元以上)的涉案人员,将被处以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罚,同时还需缴纳罚金;而对于诈骗金额达到了巨额规模(即人民币30,000元以上)甚至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涉案人员,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惩罚,即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加罚款;对于诈骗金额超过了极大规模(即人民币200,000元)且具备其他极其严重情节者,则将被判处至少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且可能附加罚款乃至没收其全部财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若个人所实施的诈骗行为涉及到公共资金或私人财产达到2000元以上的,这已经构成了"数额较大"的情况;而当诈骗金额达到了30,000元以上时,就已经达到了"数额巨大"的地步;而当诈骗金额突破了2,000,000元大关,那么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了。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网络诈骗犯罪管辖地如何进行确定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
犯罪行为发生地包括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地,诈骗电话、短信息、电子邮件等的拨打地、发送地、到达地、接受地,以及诈骗行为持续发生的实施地、预备地、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
犯罪结果发生地包括被害人被骗时所在地,以及诈骗所得财物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等。
电信网络诈骗最初发现地公安机关侦办的案件,诈骗数额当时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后续累计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可由最初发现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条
电信网络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处罚。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网络诈骗犯罪一般判刑多久”,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