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居间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居间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01 · 1668人看过
导读:居间合同在以下五种情况下无效:1.一方采用欺诈、胁迫手段损害国家利益; 2.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些情形均导致居间合同无效。
居间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一、居间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居间合同在下列情况下被认定为无效:

(1)在订立该合同时,一方当事人采用了欺骗或恐吓等不当手段,对国家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失;

(2)当事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方的利益;

(3)虽然表面上进行了合法交易,但实际上却是为了掩饰或者隐瞒其他更为违法的目的;

(4)该交易违背了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造成了不良影响;

以及(5)该合同的内容和条款违反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二、居间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居间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居间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是什么”,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效力相关

  • 459次阅读
  • 我国《民法典》规定了无效合同的几种具体情形,具体如下:1、一方以欺诈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损害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认定为无效合同。2、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是绝对无效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2024-10-10 891次阅读
  • 2024.03.03 1458次阅读
  • 473次阅读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024-05-22 924次阅读
  • 2024.07.17 1395次阅读
  • 492次阅读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024-08-07 1131次阅读
  • 2024.02.26 3101次阅读
  • 35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效力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效力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