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隐私权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隐私权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4.25 · 2828人看过
导读:隐私权主要属于民事范畴,侵犯他人隐私构成违法行为。民事侵权下,受害者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涉及偷窥、偷拍等严重侵犯隐私行为,可能面临拘留和罚款的刑事处罚。保护个人隐私是法律的重要任务,任何侵犯隐私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隐私权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一、隐私权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侵犯他人隐私权益,本质上是侵害了他们的法律保护,因而构成违法行为

根据相关法制,这种情况可能涉及民事侵权、违反公共秩序以及刑事犯罪等不同层面和程度的问题。

就民事侵权而言,受侵害者可主张停止侵扰、消除不当形象、赔礼道歉及赔偿相应经济损失

至于偷窥、偷拍、窃听或散播他人隐私信息,则将面临五天以内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者,最高将依法受到十天拘留,且罚款不得超过五百元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隐私权的内容有什么

隐私权的内容如下:

1、个人生活安宁权。即权利主体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者不从事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或者支配。

2、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知悉、使用、披露或者公开个人生活信息。

3、个人通讯秘密权。权利主体对个人信件、电报内容有权加以保密,有对自己的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的号码及其内容加以保密的权利,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窃听或者查阅。

4、个人隐私使用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隐私权属于民事还是刑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网站地图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人身侵权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人身侵权最新文章

遇到人身侵权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