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伤残鉴定法律上有什么作用

伤残鉴定法律上有什么作用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28 · 3108人看过
导读:伤残鉴定在普通人身损害案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准确评估受害者伤残等级,为合理主张赔偿权益提供依据,如被扶养人生活费和伤残赔偿金等。这项工作通常由具备高公信度和权威性的鉴定机构完成,其结论具有专业参考价值。同时,法院在诉讼环节可获得真实明晰的参考,有助于提高判决结果的确定性和精确性。若是对伤残鉴定法律上有什么作用有疑问的,参考下文。
伤残鉴定法律上有什么作用

一、伤残鉴定有什么用

关于伤残鉴定所发挥出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方面:对于普通人身损害案件来说,通过进行伤残鉴定,我们得以准确地确定受害者的伤残程度等级,进而依据此来合理主张他们应得的相关赔偿权益,比如我们常见到的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伤残赔偿金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伤残鉴定通常由具有较高公信度和权威性的鉴定机构负责完成,因此其结论具备了专业深度的参考价值。

且在此基础上,法院也能够在诉讼环节中获取到真实且明晰的参考参照值,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判决结果的确定性与精确性。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二、去做伤残鉴定注意什么

进行伤残鉴定需要注意事故的性质,因为事故性质的不同进行伤残鉴定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一般存在侵害事故的伤残鉴定、工伤事故的伤残鉴定。

申请伤残鉴定需要材料要齐全,一般进行鉴定都需要医疗记录,检查记录。侵害事故需要由司法机构开具的委托书,工伤事故需要由工伤认定书

进行伤残鉴定是需要在员工康复之后,或者满足一定医疗期之后并且伤情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法律依据: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第七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三、伤残鉴定需要什么材料

材料:

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2、《工伤认定决定书》;

3、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检验等诊疗资料;

4、工伤职工由于工伤直接导致其他疾病的,应当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一并提出确认申请,并提交工伤医疗服务机构出具的相关资料。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伤残鉴定有什么用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网站地图

更多#人身侵权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人身侵权最新文章

遇到人身侵权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