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行为人取保候审多久能判

行为人取保候审多久能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1 · 1479人看过
导读:需要依据具体情况确定,取保候审出来后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的两个月内可以判了,若是案情重大、复杂的,则最长不会超过三个月的期限。行为人取保候审多久能判,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行为人取保候审多久能判

一、行为人取保候审多久能判

取保候审之后,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不得超过三个月,能够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案件的审理期限是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能够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二、取保候审的流程是什么

1、取保候审的申请。

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取保候审的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除此之外,司法机关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取保候审。

3、取保候审的执行。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间届满以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将保证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

三、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是什么

(一)保证金的保证

1、数额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

2、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等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二)保证人的保证

1、保证人的条件

①与本案无牵连;

②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③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④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2、保证人的义务

①监督;

②报告

3、保证人的责任

行政责任:罚款;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连带赔偿责任

如果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同时也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保证人还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其保证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的诉讼请求数额为限。

4、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

5、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保证金的收取、保管、确定是否违反规定)。

6、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的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7、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的后果

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注意:被取保候审人取保期间重新犯罪的:

暂扣保证金;

故意犯罪的,没收保证金;过失犯罪的,退还保证金。

8、取保候审的期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四、将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的条件是什么

1.被取保候审人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2.被取保候审人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3.被取保候审人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4.被取保候审人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

5.在取保候审期间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

6.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正在怀孕、哺乳自己的婴儿而未逮捕,疾病症愈或者哺乳期已满的。

行为人取保候审多久能判, 取保候审出来后,一般在人民法院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可以判刑,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本文内容如果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提交咨询,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25次阅读
  • 针对取保候审,法律明确规定其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当取保候审期间依法启动时,司法机关将依据案件的全面推进以及具体的情节变化,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进行严格的监管审查。如果在此十二个月内,案件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因此仍需维持原有的取保候审措施,则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程序上恢复对当事人的取保候审。
    2024-09-05 1490次阅读
  • 2024.09.16 1492次阅读
  • 419次阅读
  •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被采取取保候审的当事人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这一期限内,无论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还是审判机关,都有权根据案情的发展状况来决定是否解除对当事人的取保候审措施,或是变更为其他更为严厉的强制性措施。同时,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也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规定,例如未经司法机关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所住地区域中等。
    2024-09-16 1499次阅读
  • 2024.10.09 1537次阅读
  • 323次阅读
  • 我国刑事法律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最长等待期不超过十二个月。 这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性措施。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实施取保候审,最长等待期亦不得超十二个月。
    2024-09-02 878次阅读
  • 2024.02.21 2752次阅读
  • 38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