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可以放弃探望权吗

可以放弃探望权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3 · 2214人看过
导读: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可以放弃探望权吗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可以放弃探望权吗

一、可以放弃探望权吗

探望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是不可以放弃的。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探望权可以约定中止吗

探望权不可以约定中止,探望权的中止应当由法院判决。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但是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三、探望权可以带走孩子吗

根据对探视方式的约定,可以暂时带走。但是不可以一直带走,也不可以违背对探视方式的约定,私自将小孩带走,私自接走孩子也是违法行为

违反探视权,可以协商、调解、起诉,不能私自做出侵犯对方抚养权的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可以放弃探望权吗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子女抚养相关

  • 离婚后,无论是否直接抚养子女,父母均有探视权。探视形式和时间通过协商或法院裁决。若探望不利于子女健康,可暂时中止;待条件改善,探望权恢复。另一方有协助义务。
    2024-09-11 879次阅读
  • 2024.08.25 1371次阅读
  • 探视权是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法定权益和义务,不能随意放弃。双方可通过协商确定行使方式和时间,如无法达成协议,需由人民法院裁决。若父亲探望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法院可暂时终止探望权,原因消除后应立即恢复。即便离婚协议中有放弃探视权的条款,也可能被法院判定为无效。阻止探望应通过法院法定程序解决,不能简单放弃权利。
    2024-09-09 1125次阅读
  • 2024.09.24 1915次阅读
  • 尽管离婚协议中可能约定放弃探视权,但法律上,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仍有权探访子女,包括与其子女进行探望、通讯、会谈、交往以及短暂共处等活动。 未承担养育责任的一方有法定权利探望子女,而另一方则有义务配合并提供协助。
    2024-09-09 925次阅读
  • 2024.03.02 1151次阅读
  • 中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不可剥夺,这是基于天然亲子关系的法定义务。无论哪一方,都无权单方面放弃对非亲自抚养子女的探视权,任何形式的放弃协议如违反法律规定,将不被法院认可。保障儿童的关爱和陪伴是基本原则,严格执行这一法规至关重要。
    2024-09-09 1230次阅读
  • 2024.03.01 1378次阅读
  • 离婚时,父母不得擅自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的探视权,它是法定亲权不可剥夺的,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即使双方协议放弃,仍享有探访权。若一方拒绝,另一方有权通过法院维权,法院将依法受理并审理相关案件。
    2024-09-09 1227次阅读
  • 2024.09.18 300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子女抚养最新文章

遇到子女抚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