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后怎么申请强制执行
1、受理申请。
第一,执行裁决必须经当事人申请,法院不依职权主动执行也不接受仲裁机构的移送执行。
第二,由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既是法院的权利,又是法院的义务。
第三,申请应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
2、执行抗辩。
执行抗辩是指被申请人在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后,根据法院规定的事由,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不予执行的行为。仲裁裁决的执行不同于法院判决的执行,作为执行依据的法院判决,为法院终审判决或因当事人未提起上诉而发生效力的判决,而仲裁裁决则不存在上诉权。
3、审查。
对仲裁裁决执行的审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依职权审查。人民法院受理仲裁裁决执行申请后,应对仲裁裁决的内容是否违反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审查,此项审查侧重于仲裁裁决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是否违反政策和社会公德。二是依当事人请求审查,即在被申请人提出执行抗辩的情况下进行审查。
4、作出执行裁定。
在被申请人未进行抗辩的情况下,通过审查,人民法院认为仲裁裁决的执行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应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否则,应作出执行裁定。在被申请人提出抗辩的情况下,通过合议审查,认为被申请人的抗辩理由成立的,应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反之,则应作出执行裁定。
5、执行前的准备。
准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作出以后,法院应当做好一些执行准备工作,以保证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6、采取执行措施。
被申请人在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仍不履行的,执行员可依照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强制被申请人履行裁决书规定的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二、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久?
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执行法院,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进行案件的执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申请强制执行得多久拿到钱
一般情况下,在申请强制执行时多久才能拿到钱,两个因素决定是否拿到执行款及拿到执行款的时间:
1、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如果有财产或者提供了财产线索,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在法院按照程序执行后,可以将执行财产进行支付,对方有财产是能拿到执行款的前提条件。
2、法院的办事效率,一般情况下,申请执行案件,法院先立案。立案后再将案件转到执行法官处,执行法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传唤被执行人。在被执行人不同意付款后,可能需要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或者法院根据情况采取执行措施。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
仲裁之后申请强制执行,可以委托律师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就可以了。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两年的时间,并且在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强制执行是可以撤销的。仲裁后怎么申请强制执行,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希望本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刻咨询”按钮,咨询律图网专业律师。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