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可以调解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可以调解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5 · 1672人看过
导读:不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调解,一旦涉嫌刑事犯罪,则不可以,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量刑标准一般在3~7年有期徒刑,因为逃逸造成受害者死亡的量刑在7年以上有期徒刑。当我们遇到交通肇事逃逸是否可以调解时可以参考以下相关内容。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可以调解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否可以调解

够不上刑事责任,对方也不追究民事责任的,可以调解,构成刑事责任的不可以。

交通肇事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什么条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三、肇事逃逸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1、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哪些情况不算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可以调解,明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责任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并且在交通事故发生以后,有弃车逃跑行为的就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对于肇事逃逸行为,在不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可以调解处理,涉嫌刑事犯罪的则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 369次阅读
  • 对于肇事逃逸现象,我们通常不推荐进行私下调解。肇事逃逸属于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它直接涉及到公共安全与法律责任问题。即便事故双方均有意愿以私下协商方式寻求解决方案,也无法回避肇事者可能要承担的法律上的惩处责任。然而,对于某些程度较轻的意外事故,如果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能够得到全额赔偿,并且双方就和解事项达成共识的话,那么在法律程序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对肇事者的相关惩罚措施产生一定程度的减轻作用。
    2024-11-04 1257次阅读
  • 2024.09.11 4297次阅读
  • 462次阅读
  • 面对交通肇事逃逸且肇事者拒绝配合的情况,应寻求交通警察协助,开具《交通事故责任判定报告》并寄送肇事方,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作为受害方,应记下肇事车辆型号、颜色、牌照,车辆特色及逃逸者面貌特征等信息,以备不时之需。这些信息有助于追踪肇事者并维护您的权益。
    2024-09-09 1351次阅读
  • 2024.09.21 1979次阅读
  • 423次阅读
  • 交通肇事逃逸调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2024-10-09 892次阅读
  • 2024.09.18 1528次阅读
  • 321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