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合同诈骗取保候审会怎么判

合同诈骗取保候审会怎么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6 · 2026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说明情节轻微,量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缓刑。犯罪嫌疑人在合同签订、履行的过程中骗取财物,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就应当立案追诉。当我们遇到合同诈骗取保候审会怎么判时,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合同诈骗取保候审会怎么判

一、合同诈骗取保候审会怎么判

取保候审与判刑是两个概念的,判刑是要看案情的,如果查实清楚是有犯罪事实那么肯定是要判刑的,不过一般取保就说明情节轻微,量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还有可能处缓刑的。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公司连自己招聘的员工都骗,情节十分恶劣。

2、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

行骗者多数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识破,便马上闻风而逃。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的时候,就会重操旧业。因为他们对于行骗手段十分熟悉,所以在很短时间内他们便可以迅速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而且,为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

3、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合同诈骗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形式,是较为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正是由于这两种形式社会效果好,也为老百姓所熟知,行骗者容易抓住这种心理,从而体现其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

三、合同诈骗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2、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合同,应当理解为不包括单纯的借款合同,因为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诈骗相当于直接通过诈骗的手段使得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物,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关于合同诈骗取保候审会怎么判本文进行了解答,犯罪嫌疑人构成合同诈骗的,根据法律规定数额较大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特别巨大的最高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如果您对于这方面还有疑问想要了解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取保候审的欺诈涉案者不能逃避法律责任。诈骗公私财物,无论金额大小,都将受到法律制裁。金额较大(3-10万元)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金额巨大(10万元以上)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金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终身监禁、罚金甚至没收财产的严惩。特殊案别遵循特定规定。
    2024-07-10 1151次阅读
  • 2024.09.01 3045次阅读
  • 在诈骗罪法律程序中,若当事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的附加刑,或面临有期徒刑但取保候审无社会危害,或因疾病、孕期、哺乳期无法自理,或案情复杂需防止逃避法律责任,均可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需根据案情实际情况评估决定。
    2024-07-10 1084次阅读
  • 2024.08.25 1745次阅读
  • 在刑事案件中,若涉嫌诈骗的当事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标准与要求,同样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申请人需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提交书面申请,经上述机关全面审查后,若确认符合条件,公安机关将执行取保候审措施。此举旨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案件得以顺利推进。
    2024-07-10 1489次阅读
  • 2024.08.23 2145次阅读
  •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律师有权书面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应在七日内答复。批准需经县级以上负责人审批,并签署相关文件,要求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不满足条件则不批准,并告知原因。 2.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宣读决定书并要求签字,告知遵守规定。未违反禁止事项则期满后返还保证金并解除担保责任。
    2024-07-10 1247次阅读
  • 2024.09.04 1975次阅读
  • 《刑事诉讼法》允许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长期徒刑但取保候审无社会危害性的,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或孕期、哺乳期妇女且取保候审无新社会危害性的,以及刑期将满但案件未结的。
    2024-07-10 807次阅读
  • 2024.08.16 1691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