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受理范围 > 民事诉讼立案流程及时间

民事诉讼立案流程及时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2 · 4786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立案流程,首先当事人要准备好立案的材料,到当地管辖的法院递交起诉书,按照法院的要去提交相应的证据和所需要的副本,而且从起诉到立案大概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更多关于民事诉讼立案流程及时间的问题,可以从下方文章中了解。
民事诉讼立案流程及时间

一、民事诉讼立案流程及时间

(一)一审程序: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

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

(二)诉讼时效

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侵权行为所生之债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事实和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其中,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势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 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侵权行为持续发生的,从侵权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3、约定履行期限的债,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次日开始计算。因为债务人到履行期限届满而不履行债务时才发生侵权事实,而且债权人依据债的内容应当知道这一侵害事实,故自此时起就能够行使请求权。

4、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债,自权利人提出履行要求的次日或优惠期结束的次日开始计算。因为在此类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可随时要求履行。债务人不依债权人的要求 予以履行的,即构成侵权事实,债权人得以行使请求权。如果法律或合同规定了优惠期,则债权人请求履行只引起优惠期的起算,则当优惠期结束,债务人仍不履行 时,才产生请求权。

5、以不作为为义务内容的债,诉讼时效自债权人得知或应当知道债务人作为之时开始计算。因为不实施相应行为是债务人的义务,则侵权事实自债务人实施相应行为之时构成。债权人一旦知道或应当知道债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即能行使请求权。

二、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的本质区别

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相比有本质的不同:

1、性质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犯罪,属于阶级矛盾性质。

2、适用的实体法不同。

3、适用的程序法不同。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而审理刑事案件则适用《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进行审理。

三、民事案件立案条件有哪些

民事起诉和受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含义是指与起诉案件的诉讼标的有直接有利害关系,或者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利或其他权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与之发生了权利、义务归属的争执。

2、有明确的被告。所谓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也就是要明确谁侵害了他的民事权益,或者谁与原告发生了民事权益的争议。但是需明确的一点是,法律只要求“有”明确的被告,而不论所列的被告是否适格,也就是说即使当事人告错了人,在立案阶段,法院不进行审理和查明,因此,并不妨碍诉讼的成立。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确认或保护的民事权益的内容和范围应当明确、具体,请求人民法院保护什么、支付什么、反对什么、确认什么等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事实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须向人民法院陈述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以及支持该诉讼请求的理由。法律要求原告持有事实理由,就是要求原告说明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发展、变更、消灭的情况及所持的观点、理由,并提供有关证据。至于原告的理由是否成立、证据是否充分、确凿,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不问。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起诉的案件应该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也就是说,应当属于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权对这一案件进行审判。另外,接收诉状的法院必须对该案有管辖权才能正式受理该案件。

在我国民事案件的讼诉流程一般是分为一审和二审,诉讼时效一般是3年。针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申请二审,一审和二审的审理程序是一样的,只是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有所差异。民事诉讼立案流程及时间,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希望本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刻咨询”按钮,咨询律图网专业律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受理范围相关

  • 465次阅读
  •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如下:1、立案:立案需要确定管辖的法院,然后准备证据材料,民事起诉状,然后到法院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法院应当在收到立案申请后的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2、审理:法院立案之后,案件会经历送达被告,被告答辩,开庭,诉中调解,宣判等诉讼流程。
    2025-02-21 812次阅读
  • 2024.07.15 44419次阅读
  • 326次阅读
  • 民事诉讼立案流程严谨而细致。 当事人需提交书面诉状及副本,并提供原告主体证明及支持诉讼观点的证据材料。 提交书证等材料时,需填写证据清单并加盖公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归档。 立案庭将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在七日内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将依法不予受理。 当事人需在接到立案通知后七日内预缴案件受理费等费用。
    2024-10-13 1236次阅读
  • 2024.04.13 1952次阅读
  • 405次阅读
  • 起诉立案的流程如下: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应提交下列材料: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
    2025-02-05 930次阅读
  • 2024.08.03 1592次阅读
  • 31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受理范围最新文章

遇到受理范围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