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我国入室不盗窃怎样判缓刑

我国入室不盗窃怎样判缓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8 · 1562人看过
导读:可以判缓刑的情形是犯罪分子被人民法院判处的刑罚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此基础上犯罪分子不具有再犯罪的危险,有悔改表现,整体程度上犯罪情节较轻等。若是依旧不知道入室不盗窃怎样判缓刑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我国入室不盗窃怎样判缓刑

一、我国入室不盗窃怎样判缓刑?

缓刑前提条件是如果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刑法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缓刑执行流程是怎样的?

1、缓刑判决从依法确定之日起,人民法院就应当立即交付罪犯所在地公安机关执行。

2、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由所在地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即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3、实行亲属责任担保和经济担保的方法,敦促缓刑犯自觉接受改造;

4、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回访考察;

5、没有《刑法》规定的违法情形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并公告。

三、执行缓刑期间需遵守哪些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四、缓刑和监外执行的区别有哪些?

1、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缓刑适用的范围则小于监外执行。

2、监外执行以有碍关押执行的法定情况,也就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为条件。而缓刑则是以不致再危害社会为条件。

3、监外执行是在判决确定以后才适用的变通执行方法,在判决宣告和刑罚执行期间均可适用,并不具有考验期。而缓刑则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决刑罚的制度,在判决刑罚的同时即可宣告。

4、适用监外执行的条件一经消失,即应收监执行,差别只是执行的场所不同。而缓刑只有在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漏罪,或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的,才能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除此以外不再执行原判刑罚。

构成刑事犯罪同时满足相关条件才可以判缓刑,犯罪情节较重,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都不能宣告缓刑,此外,违犯及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肯定不适用缓刑。以上就是关于入室不盗窃怎样判缓刑的相关介绍。查看了上文内容如果您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会有专业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357次阅读
  • 入室盗窃能否缓刑,需要看是否符合缓刑的条件,符合法律规定的缓刑条件的,可以判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
    2024-09-05 1077次阅读
  • 2024.02.23 1520次阅读
  • 496次阅读
  • 对于此问题需多因素分析。犯罪情节轻微,如盗窃数额小、无严重后果,嫌疑人认错悔过、无再犯可能,宣告缓刑对社区无不良影响,可能判缓刑。若犯罪情节严重,如盗窃数额巨大或情节恶劣,通常判缓刑难度加大。
    2024-10-19 1381次阅读
  • 2024.03.01 2328次阅读
  • 377次阅读
  • 涉及到入室盗窃案件中对于能否适用缓刑一事,需审慎研究并综合考虑多项关键因素。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若该案情轻微且当事人具有真诚的悔过之意和不再实施任何违法行为的承诺,同时宣告缓刑无法对其所在社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有可能会做出缓刑判决。然而,倘若涉案金额庞大、被告人存在累犯情形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则通常难以获得缓刑的宽大处理。
    2024-10-27 910次阅读
  • 2024.03.03 2558次阅读
  • 39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