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仰诈骗罪判刑多长时间?
1、犯了诈骗罪的公民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诈骗行为不构成犯罪可能会受到的处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借款人欠钱不还属于什么罪?
1、借款人欠钱不还一般不构成犯罪
(1)如果仅仅是无力偿还,一般情况下属于民事纠纷,并不构成刑事犯罪。银行到法院起诉,胜诉之后,如果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银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2)如果是虚构事实骗取银行的信用卡并恶意透支的,按照信用卡定罪量刑。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或者。
(3)如果是“借钱不还”型诈骗,即借贷式诈骗,涉嫌诈骗罪,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
2、诈骗罪与一般借贷纠纷的区别
诈骗罪与借贷的区别是在于借款人在向出借人借款时,是否有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情节;是否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什么情形下经济纠纷会被定性为诈骗?
1、界定经济纠纷、诈骗的方法为看行为人是否通过虚构事实来牟取不当利益。
诈骗罪与经济纠纷的实质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通过虚假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来骗取他人财物,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经济纠纷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因人身和财产权益发生的权利冲突,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予以解决,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方式保护其合法权益。
2、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
诈骗手段不断更新迭代,一定要注意防范,生活中遇有不能确定是不是接到诈骗电话或收到诈骗信息,可以拨打110或防骗咨询热线“96110”咨询求助。对信仰诈骗罪判刑多长时间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