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未成年人抢劫罪一般多久判

未成年人抢劫罪一般多久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1 · 2213人看过
导读:法院审理抢劫案件后,一般会在二个月内判刑。法院若是在既定期限内不能审结抢劫案件,相应的司法职员可能会受到处罚。未成年人犯罪不能判死刑,应当从轻处罚。下面就是未成年人抢劫罪一般多久判的相关内容。
未成年人抢劫罪一般多久判

一、未成年人抢劫罪一般多久判

1、法院审理抢劫案件后,一般会在二个月内判刑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2、审理期限可以延长三个月的情形:

(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二、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劫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个人所有的各种财物和他人的人身权利,但是对于抢劫犯来说,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

(二)客观要件

1、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其它侵财犯罪形式的最显著特点。

2、抢劫罪的暴力,是抢劫犯罪人采取对被害人的身体以打击或强制等形式,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达到劫取并得到他人财物的目的。暴力这种方式必须在取得他人财物的当场实施。如果使用了暴力但是未当场获取财物或者是在劫取财物之后又出于其他动机伤害被害人的,则都不属于抢劫中的暴力,构成犯罪的应以其他罪定罪量刑不能以抢劫罪定罪。

3、抢劫罪的胁迫,是指对被害人以当场实施暴力形式相威胁,在精神实施压力,从而使其产生恐惧害怕心理而不敢反抗,而任其抢走财物或者被迫交出财物,胁迫的内容是当场对被害人施以暴力。胁迫是抢劫行为人有意识地给被害人施加精神上的压力,目的是为了使被抢人产生恐惧,不敢进行反抗,而为其劫取财物创造条件。至于胁迫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语言,有的是动作,有的还可能是利用特定的危险环境进行胁迫。

4、胁迫必须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如果不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而是通过其它方式让被害人得知,则亦不是本罪的胁迫。至于暴力指向的对象,一般是被害人本人,但也可以是指向被害人的女儿、父母、妻子等亲属。不过,这些亲属必须在现场,可以成为抢劫行为人直接使用暴力伤害的对象。如果胁迫不成或遇有反抗,就会立即转化为暴力抢劫。抢劫行为人必须是在胁迫的当场取得财物,如果不是在当场取得财物而是限期交出财物,则不是抢劫罪的胁迫。

5、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应以犯罪人是否基于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当场是否实际采取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为标准,不是以其事先预备为标准。

6、抢劫罪的侵犯对象,是属于国家、集体、个人所有的各种财物及他人人身权利。由于抢劫罪是当场劫取财物,因此在实践中被抢劫的财物只限于动产。非法侵占不动产的,不属于抢劫罪。如果采用暴力方法把不动产部分分离而抢走,这部分则就成了动产,那么也应构成抢劫罪。

(三)主体要件

抢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抢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抢劫罪。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因为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则不构成抢劫罪。

三、抢劫罪与抢夺罪区别是什么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1、客观行为不相同:

(1)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

(2)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

2、客体不完全相同:

(1)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2)而抢夺罪则一般只侵犯了财产权利;

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

(1)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

(2)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

(1)抢劫罪是希望或准备以武力或类似性质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

(2)而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通过趁被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

只要实施了抢劫行为,就有可能会被认定为犯了抢劫罪,一般会在两个月内判刑。此类案件属于公诉案件,检察院若是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也受理了此请求,那么法院就需要在既定的期限内审结案件。上文中主要对未成年人抢劫罪一般多久判作出了介绍。看完上文内容后,还有其他想要咨询的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会有专业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 324次阅读
  • 十四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犯罪抢劫,需负刑事责任,但量刑酌情从轻。暴力威胁等行为致财物损失,可判三至十年有期徒刑,严重者甚致死刑,罚金没收财产。对入室、公共交通工具、银行抢劫,多次巨款抢劫,致人伤害死亡,冒充军警或持械抢劫,以及抢夺军事或应急物资者,刑罚加重。
    2024-09-18 907次阅读
  • 2024.02.26 2035次阅读
  • 333次阅读
  • 依《刑法》二十三条,犯罪未遂是已开始犯罪但因自身和外在原因未得逞。抢劫未遂是重要犯罪形态,也属抢劫罪表现形式。剖析抢劫未遂构成抢劫罪要关注行为是否展开、是否因外因而未达效果,且依该条规定,未遂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综上,抢劫未遂构成抢劫罪且可获从轻或减轻宽大处理。
    2024-09-18 1169次阅读
  • 2024.09.28 1037次阅读
  • 302次阅读
  • 针对未成年人的抢劫罪判罚,需综合考虑犯罪细节、年龄及是否有自首立功等表现。 一般而言,14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此罪需负刑责,而12至14周岁的则仅限于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极端情况,并经最高检核准后方追责。 另外,法律对未成年犯罪者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 总体而言,判罚应兼顾公正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
    2024-09-06 1450次阅读
  • 2024.10.22 1157次阅读
  • 38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