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逃逸的拘留多久

交通肇事逃逸的拘留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1853人看过
导读: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交通肇事逃逸的拘留多久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交通肇事逃逸的拘留多久

一、交通肇事逃逸拘留多久

无伤亡,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有伤亡情况,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二、交通肇事逃逸罪构成要件

没有交通肇事逃逸罪,只要交通肇事罪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要件: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2)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3)主观方面:过失

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4)客观方面

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逃逸是如何判定的

在理论上,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对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交通肇事逃逸的拘留多久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 466次阅读
  •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不刑事拘留。在交通事故中,尚不构成犯罪的,对于逃逸的当事人可以进行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是满足可以先行拘留的条件的。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
    2024-10-21 1435次阅读
  • 2024.09.19 2302次阅读
  • 386次阅读
  • 发生交通事故后未能进行及时报警并承担应有责任,即为肇事逃逸,这一行为严重地违反了法律规范,不仅破坏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还给无辜的受害人导致了巨大的人身伤害。通常情况下,对于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会因情节轻重而有所不同。若情节轻微,肇事者有可能会受到行政拘留的处罚;然而,若情节严重,甚至已经触犯刑法,那么肇事者将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制裁。
    2024-10-29 1240次阅读
  • 2024.08.26 6311次阅读
  • 497次阅读
  • 交通肇事逃逸可能会被拘留。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2024-10-04 1488次阅读
  • 2024.09.21 1913次阅读
  • 421次阅读
加载更多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