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责任 > 重大的医疗事故怎样处理

重大的医疗事故怎样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2 · 2400人看过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重大的医疗事故怎样处理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重大的医疗事故怎样处理

一、重大的医疗事故怎样处理

发生重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医疗机构应该安抚患者情绪,并与患者协商有关民事赔偿项目,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重大医疗过失认定是怎样的

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上有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行为。

故意或重大医疗过失的认定通常有下面三种: 

1.医生在手术中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 

2.导致三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 

3.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重大医疗过失认定是怎样的

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上有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行为。

故意或重大医疗过失的认定通常有下面三种: 

1.医生在手术中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 

2.导致三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 

3.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通过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重大的医疗事故怎样处理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才可以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上述文章中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不清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和律师进行在线沟通。

网站地图

更多#医疗事故责任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医疗事故责任最新文章

遇到医疗事故责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