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纠纷 > 法律规定合同诈骗怎样定性

法律规定合同诈骗怎样定性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3328人看过
导读:合同诈骗的定性是当事人采取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隐瞒真相等诈骗手段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的,或当事人签订合同后携带担保财物逃跑的,或当事人挥霍担保财务的等。若是依旧不知道合同诈骗怎样定性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法律规定合同诈骗怎样定性

一、法律规定合同诈骗怎样定性

合同诈骗的定性如下:

1、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下列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的:

(1)虚构主体;

(2)冒用他人名义;

(3)使用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单据、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

(4)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者其他结算凭证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5)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6)使用其他欺骗手段使对方交付款、物的。

2、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

3、挥霍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4、使用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5、隐匿合同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拒不返还的;

6、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另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

二、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公司连自己招聘的员工都骗,情节十分恶劣。

2、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

行骗者多数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识破,便马上闻风而逃。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的时候,就会重操旧业。因为他们对于行骗手段十分熟悉,所以在很短时间内他们便可以迅速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而且,为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

3、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合同诈骗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形式,是较为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正是由于这两种形式社会效果好,也为老百姓所熟知,行骗者容易抓住这种心理,从而体现其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

三、 合同诈骗构成认定条件有哪些?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担保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以上就是关于合同诈骗怎样定性的相关介绍。如果您对于这方面还有疑问想要了解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合同纠纷相关

  • 447次阅读
  • 诈骗罪需要根据四个方面定性。具体分为以下四点: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4-09-04 1350次阅读
  • 2024.09.23 4027次阅读
  • 437次阅读
  • 诈骗罪需要根据四个方面定性。具体分为以下四点: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4-09-05 1417次阅读
  • 2024.08.26 13247次阅读
  • 346次阅读
  • 信用卡诈骗的定性: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立案标准是: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024-10-01 968次阅读
  • 2024.08.21 3730次阅读
  • 45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