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财产分割 > 离婚房子解除居住权有哪些条件

离婚房子解除居住权有哪些条件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3 · 1828人看过
导读: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离婚房子解除居住权有哪些条件相关的法律规定。
离婚房子解除居住权有哪些条件

一、离婚房子解除居住权有哪些条件

离婚房子解除居住权的条件如下:

1、在执行居住帮助期间,生活困难方另行结婚或者死亡的,对方可终止帮助:

2、原定居住帮助期限执行完毕后,生活困难方又要求对方继续给予居住帮助的,除非对方愿意继续提供居住帮助,一般不予支持:

3、非因提供帮助的人的原因,居住的房产受毁损或灭失时,居住权中止或终止。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条

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二、离婚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离

离婚要具备以下条件才能离:

一、协议离婚的条件

1、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男女双方所达成的离婚协议是真实的、自愿的,他们签订离婚协议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合法的婚姻关系。

2、双方当事人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经作了适当的分配和处理,并且双方没有争议。

二、诉讼离婚的条件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协议离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三、公告离婚的条件有哪些

被告人被宣告为失踪人是适用公告离婚的前提。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但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与下落不明的配偶离婚的,并不是都能达到目的的,人民法院适用公告离婚是有条件的。

首先被告人下落不明必须是真实存在的法律事实。被告人下落不明是指被告人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杳无音讯或者查无住址必须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更不能是隐瞒真实情况的虚假情况。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告被告人下落不明的诉讼请求时有义务提供被告下落不明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关于被告人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材料。

被宣告为失踪人的配偶起诉离婚且符合法定程序的,人民法院可判决准予离婚,不用调解。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判决准予离婚依据的不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而是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踪的客观事实,所以无须调解。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离婚房子解除居住权有哪些条件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对于该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疑问的话,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财产分割相关

  • 319次阅读
  • 解除监视居住的情况有: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监视居住期间届满时,决定机关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措施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决定机关在监视居住期间发现有不应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情况,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措施。
    2024-08-01 848次阅读
  • 2024.02.25 1252次阅读
  • 387次阅读
  • 监视居住解禁需满足条件:期满自动解除,或经查明无需追究刑事责任时应立即解除。 依据《刑法》第七十九条,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间侦查、起诉、审判不得停止。解除时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和机构。
    2024-07-10 1027次阅读
  • 2024.02.25 1469次阅读
  • 335次阅读
  • 在监视居住的时间期限结束之后,相应的监视措施即需解除。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犯罪嫌疑人的监视居住最长限度为六个月。若发现不应再追究其刑事责任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均可提出申诉,经由人民检察院认真审查过后,如发现该监视居住的决定并无不当之处,则不会对此进行干预。反之,若是人民检察院认为监视居住的决定存在问题,便会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意见,而公安机关也应立即解除对犯罪嫌疑人的监视居住。
    2024-10-26 1144次阅读
  • 2024.08.14 3741次阅读
  • 42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财产分割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