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网络诈骗定什么罪是正确的?

网络诈骗定什么罪是正确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8 · 1773人看过
导读:网络诈骗一般是会被认定为诈骗罪的,也就是说,如果是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客观上实施了诈骗他人财物的行为的,此时在达到法定的立案标准的时候,就是会被认定为诈骗罪的,具体的网络诈骗定什么罪的回答可以参考下文。
网络诈骗定什么罪是正确的?

一、网络诈骗定什么罪是正确的?

在我国,网络诈骗一般是涉嫌诈骗罪。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取保候审结束后的流程怎么走?

取保候审结束后的流程是:

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

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

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约束。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办案人员要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让其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如果采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办案人员还要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至此,解除手续办理完毕。

三、涉嫌诈骗罪取保候审的办理程序是什么?

1、取保候审的申请

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取保候审的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除此之外,司法机关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取保候审。

3、取保候审的执行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间届满以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将保证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

对于网络诈骗定什么罪这个问题,答案是诈骗罪,如果是行为人涉嫌诈骗罪的,此时就是会被处以相应的刑事处罚的,但是刑事处罚的期限是需要由人民法院确定的。通过上述文章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的问题,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在线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490次阅读
  • 1、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遭遇网络诈骗,报警是第一件要做的事;2、如果遭受诈骗的金额已经达到了立案金额,那公安机关就会对你的案件予以立案;3、如果诈骗的金额没有达到立案金额,报警之后,公安机关会登记备案。
    2024-05-30 1218次阅读
  • 2024.02.23 1519次阅读
  • 354次阅读
  • 遇到网络诈骗,可以按照以下解决:1、必须尽快报警,切不可再联系网络诈骗者,防止二次受骗;2、可以想办法进行止损,如尽快联系银行或快递公司等;3、搜集证据、妥善保存,首先受害者要保存所有证据;4、选择正确的报案地点,被骗人可以向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嫌疑人住所地报案,就是你可以选择在你的所在地报案。
    2024-09-24 1442次阅读
  • 2024.02.21 2488次阅读
  • 323次阅读
  • 面对网络诈骗,受害公众应积极收集证据,如聊天记录、电话录音和转账记录,前往就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详细诈骗事实。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如3000元以上)将依法受到刑事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对于未达刑事标准的行为,嫌疑人将面临行政拘留和罚款。市民需增强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避免轻信陌生人或网络欺诈。全社会应共同营造安全网络环境。
    2024-09-06 1445次阅读
  • 2024.02.26 1519次阅读
  • 31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