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帮信罪不获利不知情怎么判

帮信罪不获利不知情怎么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8 · 4600人看过
导读:犯罪嫌疑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了帮信罪,但是并没有获利的,则犯罪嫌疑人不受到刑事处罚。如果犯罪嫌疑人明知道是犯罪的情况下,仍然帮助他人实施帮助网络犯罪的,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若是依旧不知道帮信罪不获利不知情怎么判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帮信罪不获利不知情怎么判

一、帮信罪不获利不知情怎么判?

1、帮信罪无获利不知情不构成犯罪,不用负刑事责任;

2、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帮助行为,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按照相关规定为他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犯罪数额达到一万元的五倍以上等,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帮信罪和诈骗罪区别是什么?

(一)二者侵犯的法益明显不同

诈骗是侵财类犯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帮信罪”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

当提供“两卡”的行为造成了具体法益的侵害时,可能同时构成两罪;而造成的法益侵害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时,则不适合认定为诈骗罪共犯

(二)客观方面有所区别

对于一般性帮助行为,如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的行为,一般认定为诈骗犯罪。帮信罪的帮助行为,限定在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方面。在这一范围,存在两罪的竞合关系

(三)主观故意的一致性判断

1、帮助行为人与诈骗行为人不存在主观通谋时,可构成帮信罪。

2、犯意联络无法查清或者行为人仅具有间接的故意时,可构成帮信罪。

3、帮助行为人与诈骗行为人存在事前或事中通谋,则可构成诈骗罪。

如事后帮助,则可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或包庇等罪名

三、帮信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2)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3)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

(4)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5)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6)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本罪。单位也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必须以明知他人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违法犯罪为前提。

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1)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

(2)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

(3)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

(4)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

(5)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

(6)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

(7)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犯罪嫌疑人涉嫌帮信罪的,如果事先不知情,而且也没有获利的,犯罪嫌疑人不构成帮信罪,也就不用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了。以上就是关于帮信罪不获利不知情怎么判的相关介绍。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398次阅读
  •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这一新型罪名也随之出现。若能证明当事人确实是在不知情且纯获利的情况下参与其中,那么他们或许能得到适当减轻惩罚的待遇,然而,具体的刑期长短仍需根据案件的整体情况进行深入评估和全面考虑。通常而言,这类罪犯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判决,并且有可能被同时处以罚金或者单独罚款。倘若犯罪行为的情节相对较轻,犯罪嫌疑人则有可能被判处缓刑或者甚至免于刑事处罚。
    2025-04-11 1470次阅读
  • 2024.02.27 3060次阅读
  • 1394次阅读
  • 帮信罪中“明知”判定标准:行为人提供技术支持或援助给他人犯罪活动,若有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继续、未按职责行动、交易异常、提供专用程序/工具/技术协助、逃避监管/调查手段、为他人逃避监管/调查提供技术协助或其他证明明知情况,则视为明知。但有相反证据除外。
    2024-09-05 1021次阅读
  • 2024.09.14 1579次阅读
  • 58次阅读
  • 若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未获得任何利益并对相关事实毫不知情,则通常情况下其并不涉及帮信罪这一罪名的成立。 在此类情形下,无形之中表明行為人主观上并无知晓他人运用信息网络进行违法活动从而向其提供协助这一特定意愿。 然而,应当明确的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判定是否确实知情这一问题需根据各类证据以及客观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性审查与评估。
    2024-09-04 1100次阅读
  • 2024.02.28 4369次阅读
  • 42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