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故意扣留他人财物什么罪

故意扣留他人财物什么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0 · 1572人看过
导读:故意扣留他人财物什么罪?若是有占为己有的目的,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的,则可能涉嫌犯罪-侵占罪。这种行为是我国的刑事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如果是行为人的情节十分恶劣的,是要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并且要受到刑事处罚的。
故意扣留他人财物什么罪

一、故意扣留他人财物什么罪

如果行为人具有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的目的,非法扣押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的,或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的,定侵占罪;如果是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则定职务侵占罪。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一些人强行扣押他人财物的,此时犯罪行为人的这种行为,是我国的刑事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如果是行为人的情节十分恶劣的,是要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并且要受到刑事处罚的。

二、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一)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二)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过失不能构成本罪。构成本罪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仅有故意而无非法占有之目的,就不能以本罪论处。

(三)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无论是代为保管之物还是遗忘物以及埋藏物都必须是他人的财物。

(四)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1、变合法持有为非法所有,是侵占罪之本质所在。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本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该财物即持有该财物就具有非法性,则不可能构成本罪。合法持有,其形式多种多样,如接受他人的馈赠,通过合法交易等,

2、必须是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还的行为。

3、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成立,首先,要求客观上有行为人未退还、交出财物的事实状态。其次,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坚定的非法占有目的,且实际上行为人有能力退还、交出或在财物灭失时作出合理退赔。若行为人未退还、交出财物有正当理由,也不可能成立拒不退还、拒不交出。

三、侵占罪一般判几年

首先,侵占罪从性质上来区分,属于自诉案件,也就是必须被害人起诉讼,而不是公安机关立案,检察院起诉。具体多久可以判决,主要取决于侵占的金额、是否具有自首立功认罪认罚等情节。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故意扣留他人财物什么罪?答案是肯定的,至于具体会构成什么罪,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判断。自然,构成不同的犯罪,行为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不太一样的。若还有法律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专业律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334次阅读
  • 不构成拘留,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判刑:属于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属于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应当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024-10-09 853次阅读
  • 2024.03.04 3139次阅读
  • 311次阅读
  • 故意损毁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涉案金额,拘留时间会有所不同。如金额未达五千元,通常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者,拘留期可延长至十五日以下。若财物价值超过五千元,可能构成犯罪,拘留时间由司法机构依法决定,通常为十日至三十七日。
    2024-09-06 1382次阅读
  • 2024.07.28 1965次阅读
  • 404次阅读
  • 故意毁坏财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破坏公私财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数额巨大或者其他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盗窃、诈骗、抢劫、抢劫、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害公私财产的,处罚5到10日拘留,可并处拘留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并处拘留1000元以下罚款。
    2024-09-28 1295次阅读
  • 2024.02.25 4169次阅读
  • 44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