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犯绑架罪主观怎么认定?

犯绑架罪主观怎么认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2 · 2133人看过
导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犯绑架罪主观怎么认定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犯绑架罪主观怎么认定?

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使用暴力手段绑架人质。

1、主观要件: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是指采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强行将他人劫持,以杀害、杀伤或者不归还人质相要挟,勒令与人质有关的亲友,在一定期限内交出一定财物,以钱赎人。这里的“财物”应从广义上理解,不局限于钱财,也包括其他财产利益。“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是指出于政治性目的,逃避追捕或者要求司法机关释放罪犯等其他目的,劫持他人作为人质。

2、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常常以危害被害者相威胁,迫使其家属交付赎金;在绑架过程中,被害人往往受虐待、重伤甚至惨遭杀害;还有的将被害人危害后再勒索财物。

3、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暴力”,是指行为人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捆绑、堵嘴、蒙眼、装麻袋等人身强制或者对被害人进行伤害、殴打等人身攻击手段。“胁迫”,是指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或者对被害人及其家属以实施暴力相威胁。“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如利用药物、醉酒等方法使被害人处于昏迷状态等。这三种犯罪手段的共同特征,是使被害人处于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境地,将被害人非法绑架离开其住所或者所在地,并置于行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其失去行动自由的行为。法律只要求行为人具有绑架他人其中一种手段就构成本罪。

4、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岁的人,如果仅参加了绑架的行为,但未参与杀害、伤害被绑架人,没有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行为,该未成年人对这种绑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如果在绑架过程中实施了杀害或者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被绑架人的,则应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主观上表现为故意犯罪,并且使用暴力手段胁迫人质,除此之外,构成绑架罪的标准还有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侵犯的客体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生命安全等,使用的手段通常是暴力、捆绑等方式,犯绑架罪通常可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犯绑架罪主观怎么认定?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有法律问题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还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律师,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律图网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服务。

网站地图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 329次阅读
  • 根据我国刑法第239条规定,绑架罪的主观要件在于行为人是否有勒索财物或利用人质获取利益的意图。即使未得逞,只要存在这种故意,即可构成绑架罪。如果在绑架过程中造成被害人的重伤或死亡,也将被视为绑架罪的一部分,并将依法严惩。因此,判断绑架罪的关键在于分析行为人是否有此类恶意目的,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2024-09-18 1126次阅读
  • 2024.09.07 2168次阅读
  • 327次阅读
  • 绑架犯罪的核心在于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剥夺他人自由以实施敲诈或达成其他非法目的的明确意图。 实践中,常通过考察行为人的动机、手段及前后行为来推断其主观故意。 例如,事先策划敲诈或明确表示非法获利意图,均显示其具备绑架的主观故意。 此外,控制人质后主动联系家属并提出勒索要求,也是证实主观故意的关键证据。
    2024-09-06 1250次阅读
  • 2024.08.25 2110次阅读
  • 321次阅读
  • 主观要件是行为人具有绑架他人的故意,并且具有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的故意。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2024-06-19 1065次阅读
  • 2024.08.17 1625次阅读
  • 49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