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网络诈骗还钱后才会判刑么?

网络诈骗还钱后才会判刑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7 · 1662人看过
导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网络诈骗还钱后才会判刑么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网络诈骗还钱后才会判刑么?

一、网络诈骗还钱后才会判刑么?

并不是网络诈骗还钱后才会判刑,是否坐牢要根据诈骗的性质来判断,性质不同,所施行的标准也不同。

1、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后,知错悔罪,主动向受害人退赔,投案自首的,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其它情况也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2、达到“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则要进行起诉和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应当如何认定?

1、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2、诈骗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

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3、诈骗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

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目前如果网络诈骗这种情况的话,是需要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还有就是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来做出不同的判断的。这其中会涉及到网络诈骗的犯罪量刑处罚的幅度,比如说达到诈骗的数额较大,这种程度的话,将会按照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所规定诈骗罪处罚。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网络诈骗还钱后才会判刑么?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还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以在线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486次阅读
  •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诈骗的立案数额标准是:三千元。2、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4-09-29 951次阅读
  • 2024.09.11 3326次阅读
  • 411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与一般诈骗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络诈骗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没有利用互联网实施的诈骗行为便不是网络诈骗。
    2024-06-03 1486次阅读
  • 2024.02.22 1969次阅读
  • 307次阅读
  •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网络诈骗罪根据诈骗的不同数额,处以不同的刑事处罚。
    2024-10-01 1088次阅读
  • 2024.02.29 2368次阅读
  • 48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