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吗?

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1661人看过
导读:涉嫌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是有可能的,法院审理故意杀人案件之后,若是认为现有的证据不足以认定故意杀人罪的罪名成立,那么就不会判处故意杀人案件的被告承担任何的刑事处罚。

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吗?

一、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吗?

1、涉嫌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是有可能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故意杀人罪情节轻重的认定:

(1)被告人的主观恶性

包括被害人在案发起因上是否有重大过错、被告人犯罪动机是否卑劣等。

(2)杀人手段

如以特别残忍手段杀人,则通常不宜认定为情节较轻。

(3)犯罪后果

如导致二人以上死亡的严重后果,通常不能认定为情节较轻。

(4)社会评价

被害方及社会公众特别是当地群众对被告人行为作出的社会评价。

二、故意杀人罪属于行为犯?

故意杀人罪不属于行为犯,而是属于结果犯。

1、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1)在结果犯中,行为人着手实施该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后,只有导致了该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法定结果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如果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发生该犯罪结果的,不构成犯罪既遂。

(2)以故意杀人罪为例,行为人对被害人着手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如果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只能成立犯罪未遂

2、行为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

(1)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

(2)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完成了犯罪行为,就视为犯罪的完成,构成了犯罪的既遂。这类常见的犯罪有:强奸罪、奸淫幼女罪、脱逃罪诬告陷害罪等。

三、自杀案件中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自杀案件不一定构成故意杀人罪,具体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结合以下规定确定:

1、相约自杀。

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因行为人均不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所以对其中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但是,如果行为人受托而将对方杀死,继而自杀未逞的,应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考虑从轻处罚;以相约自杀为名,诱骗他人自杀的,则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2、致人自杀。

既由于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行为,而引起他人自杀结果的发生。对此,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

(2)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一个严重情节考虑,将先前严重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处理。如当众辱骂他人,致其当即自杀的,可对辱骂者以侮辱罪论处;

(3)行为人先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只要行为人对这种自杀结果没有故意,应按其先前的犯罪行为定罪,而将自杀结果作为量刑时考虑的一个从重或选择较重法定刑处罚的情节。

3、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

即行为人希望自杀人死亡,但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责,自己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逼迫、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即借助自杀者自己之手达到行为人欲杀死自杀者的目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键应查明行为人是否确实有刻意追求自杀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为在特定环境下是否足以导致他人实施自杀的行为,两者缺一,则就不宜认定为构成本罪。

4、教唆、帮助他人自杀。

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

故意杀人案件的案情严重规定,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常见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以及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等。如果对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还存在其他相关的疑问,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