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掩饰隐瞒犯罪是什么罪名?

掩饰隐瞒犯罪是什么罪名?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3 · 5245人看过
导读:掩饰隐瞒犯罪是什么罪名,需要结合刑事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一般情况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妨害司法秩序的犯罪,也就是说,该罪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具体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要件可以参考下文。
掩饰隐瞒犯罪是什么罪名?

一、掩饰隐瞒犯罪是什么罪名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妨害司法秩序的犯罪,从一般客体来说,其犯罪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观方面

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应该是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时,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明知,而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该物品是什么具体的犯罪所得,是如何所得,该物品具体是什么物品,有何价值等。二是明知的程度。行为人明知的程度必须达到知道是他人的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而不能是一般违法所得。因而如果行为人只是知道该物品是他人违法所得,那么侵犯的将不再是司法秩序而是行政秩序,自然不应当构成本罪。

对“明知”的理解。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中,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前提条件。是否“明知”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态,证明“明知”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然而犯罪嫌疑人口供却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其证明力随着口供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犯罪嫌疑人受趋利避害思维的影响,往往拒不供认其对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是“明知”。有的即使在侦查阶段作了“明知”的供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犯罪嫌疑人在知道自己的供述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直接影响到司法机关是否对自己的行为定罪量刑时,为了逃避刑罚,犯罪嫌疑人往往会推翻原来所作的“明知”供述。特别是在一对一交易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会矢口否认,极力否认自己是“明知”的,给认定犯罪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正确界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成为打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的关键。

在司法实践中,在犯罪嫌疑人拒不作“明知”供述,而又没有其他证据可以证明其“明知”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对其是否“明知”采取推定的办法。由于这种推定是办案人员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形成的一种内心确信,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掌握,外延不宜过大。第一,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明知”的案件不适用推定。推定必须是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主观心态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仅仅是犯罪嫌疑人自己矢口否认,但有其他证据证实“明知”,则不必采用推定的方法。比如卖赃者(不少于2人)供述已告知犯罪嫌疑人赃物来源,或者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亲眼目睹了盗窃抢劫赃物的过程。第二,在犯罪嫌疑人否认“明知”,但是其上游犯罪的卖赃者(只有1人)称已告知赃物的不法来源,也就是在证明“明知”的问题上,证据出现一对一的情况下,应该结合其他客观事实加以佐证。

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是从理论上讲,本罪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实施人,即产生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实施人,而是帮助犯罪分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其他人。如果是上游犯罪行为人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则属于在犯罪后对赃物的处理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叫后续行为,为此前上游犯罪行为所吸收,不另行处罚。法人能够成为本罪的主体。

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是什么罪名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侵害司法秩序的犯罪,需要被予以处罚。通过上述文章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的问题,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在线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309次阅读
  • 涉及掩饰或隐藏犯罪所得,将视为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自然人犯此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将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按上述规定处罚。
    2024-05-04 1376次阅读
  • 2023.04.15 1717次阅读
  • 484次阅读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指故意窝藏、转移、收购、销售或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妨碍司法机关正常运作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为司法机关正常活动;客观行为包括窝藏、侵占、贩卖等;主体为年满16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需故意为之。
    2024-03-14 1222次阅读
  • 2023.03.03 3319次阅读
  • 480次阅读
  • 法律规定的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指的是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藏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处所,有隐匿、保管的主观故意。转移,是指将犯罪分子搬动、运输其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2024-06-19 1496次阅读
  • 2023.03.09 4759次阅读
  • 31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