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民法典的正当防卫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的正当防卫有哪些规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9 · 4723人看过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民法典的正当防卫有哪些规定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民法典的正当防卫有哪些规定

一、民法典正当防卫有哪些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1、正当防卫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但如果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3、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二、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

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行为的防卫性是指正当防卫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不法侵害做斗争的行为。

他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公民在道义上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正义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目的正当性与行为的防卫性具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目的的正当性制约着行为的防卫性。

其次,行为的防卫性体现着目的的正当性,是目的正当性的客观表现。

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

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

正当防卫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观。

但是,正当防卫与犯罪具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看到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和其他合法权益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依据。

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

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观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性质。

因此,正当防卫没有法益侵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社会政治评价;

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没有刑事违法性,因此,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法律评价。

在这个意义上说,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和阻止刑事违法性的统一。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民法典的正当防卫有哪些规定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通过搜索查看我们网站的其他内容来进行了解,也可以提交您的问题,请律师来帮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328次阅读
  • 当防卫与互殴在出发点、目的、法律责任、行为对象和社会危害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正当防卫旨在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防止非法侵害,是无罪的自我防护行为。而互殴则是双方故意伤害对方的违法行为,涉及双方责任,可能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正确区分两者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安全至关重要。
    2024-09-13 1056次阅读
  • 2024.02.27 2492次阅读
  • 430次阅读
  • 正当防卫,是指本人、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时,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正当防卫应当同时具备以下六个要件:(1)必须是为了使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是本人、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在来不及请求有关国家机关救助的情况下实施的防卫行为。(5)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2024-09-28 1017次阅读
  • 2024.07.26 112559次阅读
  • 430次阅读
  •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防卫过当并不符合正当防卫的定义。正当防卫,简而言之,是针对那些正在实施非法侵犯权益行为者采用的制止不法侵害的措施。然而,防卫过当则是指防卫行为显著地超越必要限度并造成严重伤害与损失。在此类状况中,防卫人的行为虽保留着防卫性质,但是却已越出了合乎情理的范畴。
    2024-09-22 1335次阅读
  • 2024.02.21 2026次阅读
  • 30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