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剥夺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规定是哪些?

剥夺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规定是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2 · 1946人看过
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剥夺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规定是哪些?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剥夺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规定是哪些?

一、剥夺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规定是哪些

剥夺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规定是如果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不会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属于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

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表现方面是哪些

(1)、行为的非法性,即没有非法阻断的理由。

有合法依据的行为则不能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正当防卫中杀死不法侵害者、对死刑犯依法执行死刑等。

(2)、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行为可以是积极的作为,如枪击、利用他人或动物,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如母亲不给婴儿喂奶导致其饿死。

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比较少见,一般要求行为人对防止被害人的死亡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责任或义务的形式或者基于身份、职务,或者基于先前行为,如一成年人带一未成年外出,在遇野兽侵害时,有能力救助而不救助,放任其死亡结果的发生,就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

(3)、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犯罪既遂的情况下,行为必须与死亡结果之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剥夺他人的生命,但是却存在着紧急避险,这样的一种行为的话,是不会构成犯罪行为的,也就是不会按照我们刑事法律当中所规定的故意杀人罪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的,这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注意些,千万不能够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如果您对此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网站的其他法律知识内容,也可以咨询本站律师为您解答。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剥夺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规定是哪些?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站的其他普法内容,或者也可以咨询律师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